“百农矮抗58”:打造“黄淮第一麦”(组图)
2012-09-11 浏览:172
黄淮麦区新一代中筋小麦优良性状的标杆
“从"百农矮抗58"表现出的优良性状看,这个品种是近年来我国小麦品种改良上的一个重要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小麦专家程顺和曾给出这一评价:“高产、稳产、抗倒伏、抗旱、抗冻、抗病,能结合这么多优良性状的小麦良种不多,"百农矮抗58"在同类品种中表现最为出色。”
近年来,黄淮麦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冬春连旱恶劣天气,对小麦生产构成了极大威胁。但是,“百农矮抗58”经受住了重重考验,在夏收中连年创造了大面积高产纪录。
在众多小麦品种中,“百农矮抗58”突出表现了五大优势:一、高产稳产:一般亩产550—600公斤,高产示范田可超700公斤;二、抗冻耐旱:苗期能抗零下16℃低温,根系发达,根深较一般品种增加20-30厘米,耐旱能力强;三、矮秆抗倒:株高70厘米左右,茎秆坚实重心低,抗倒能力强;四、抗病广适:高抗条锈病和秆锈病,中抗纹枯病和白粉病;五、品质优良:籽粒容重819克/升,硬度指数65,面团稳定时间6.3分钟,在农业部优质面条小麦品种评比中连续两年名列第一,属优质中筋品种。
这些具有标杆意义的优良性状是如何形成的?
“河南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常年受冻;河南病虫害多,白粉病,纹枯病……高产与抗病如何相结合?耐湿性与耐旱性如何相结合?如何适应大面积机械收割要求?”我省著名小麦专家、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主任茹振钢教授告诉记者,他主持培育“百农矮抗58”,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这一系列问题。
“百农矮抗58”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顾名思义,矮秆抗倒,综合性状上佳是它的突出特性。据茹振钢介绍,他在培育过程中将材料力学应用到农作物育种中,使小麦茎秆基部刚性强,上部弹性足,承压能力和抗扭曲能力足以支持700公斤以上的亩产量。实际生产中,亩产650公斤在8级大风情况下也安然无恙。
在产量上,茹振钢首先追求的是穗数多,然后才是穗粒数和粒大(重)。“百农矮抗58”单位面积成穗数高,高产稳产,大面积种植可达550—650公斤/亩,普遍较一般品种增产100—150公斤/亩,适应了黄淮冬麦区未来5—10年的要求。
在抗冻抗病害方面,“百农矮抗58”苗期能耐-16℃的低温,最北至河北石家庄仍可安然越冬,适种面积广。它还能高抗条锈、秆锈病,中抗纹枯病,是目前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最好的综抗品种之一。
在简化栽培方面,“百农矮抗58”播期弹性大,适应了农民工外出打工需要,“早播不受冻,迟播不晚熟”,早播、晚播都高产,肥力高低都高产,能够满足大面积机械收割要求,有较长的可利用寿命。
其技术创新点是:提高了光合能力,强光下照常工作(一般都停止),弱光下照常生产,使产量水平稳定提高。
程顺和院士评价:“我们常说"灾年出良种",近些年来黄淮麦区灾害性气候不断,如果品种综合性状不佳,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农民都不会买账。"百农矮抗58"经历了大风大雨、冬季干旱和低温的考验,生产能力强,增产潜力大,得到了农民的信赖,这在近年来国内小麦品种中是首屈一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