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1年“百农矮抗58”高产观摩会上,程顺和院士(左七)、盖钧镒院士(左八)、刘兴土院士(左九)对“百农矮抗58”给予了高度评价

河南科技学院院长王清连(右一)观察“百农矮抗58”的生长情况


茹振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获得者,2011年,获“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称号。国家小麦工程中心客座研究员,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河南省小麦技术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河南省农业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小麦研究会、河南省种子协会理事。主要从事小麦育种和作物遗传育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报记者 尹江勇 本报通讯员 夏冰 吴玲玲
今年三夏,捷报再传:7月12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今年我省夏粮总产量达637.2亿斤,比去年增产10.9亿斤。从2003年开始至今,我省夏粮实现了“十连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亿万河南人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的责任和担当。
“民以食为天,粮以种为先。”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紧紧抓住科技“第一生产力”,向科技要潜力,向科技要效益。 截至目前,我省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98%以上,位居全国第一,优良品种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已超过40%。所以,加快优良品种推广速度,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是实现小麦产量取得突破的关键。
在我省众多的小麦良种中,一个品种尤其出众: 它,就是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品种中筋优质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
“百农矮抗58”是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教授培育的高产优质广适型小麦品种,从2005年脱颖而出,到近几年迅速推广应用,“百农矮抗58”已成为我省及周边省份推广面积上升最快的小麦品种,自推广以来累计种植面积1.4亿多亩,增产小麦150多亿斤,创直接增产效益100多亿元,是河南实现小麦连年高产稳产的主力品种,也是国家小麦生产的支柱品种,为促进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百农矮抗58”在生产中的优异表现,对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突出,三年来,温家宝总理每次来河南,都要视察“百农矮抗58”小麦生产田。
黄淮麦区的特大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今年在国内推广总面积达到4070万亩,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1/10,远远超过黄淮麦区其他品种,是黄淮麦区特大小麦品种,被誉为“黄淮第一麦”! 按小麦生产情况估算,国人吃的每4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河南;每10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