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农民日报:育种资源要素如何向企业流动?
2014-01-07  浏览:462

    典型经验

    ■企业整体并购科研院所

    企业整体收购科研院所全部或部分课题组,组建科技研发实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排他性、点对点合作的特点。

    【典型案例】2011年,中农资源与河南洛阳农科院,合资成立洛阳中垦种业公司,中农资源控股51%,整合洛阳农科院玉米小麦商业化育种资源和人才

    ■院办企业整合育种资源

    农科院所在企业占有一定股权,对院所属育种资源进行全面整合,点对点支持下属种子企业。这种模式具有科研院所天然的优势,有定向支持的特点。

    【典型案例】2011年,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整体改制为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动省农科院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成立河南秋乐种业科学研究院。

    ■科企合资组建研发平台

    研发平台由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共同投资组建,约定农科院所的育种资源和品种优先向平台公司提供,但不具排他性。

    【典型案例】2011年7月,荃银高科与安徽省农科院控股的安徽华安两系杂交稻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重组设立“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荃银高科持有华安种业48%股份(实现了控股),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持股降至32%。

    ■协议委托开展育种研究

    企业选定育种目标,委托科研院所开展定向育种工作。企业对科研院所的经费支持具有不确定性。

    【典型案例】安徽隆平委托安徽农业大学定向开展品种选育,不仅投入研发资金,还购买科研仪器设备,选派人员参加课题组,共同开展科研活动。

    ■科企合作成立创新联盟

    按照有的项目申请要求,一家企业或多家企业联合成立联盟,大多是为了申请项目。

    【典型案例】2012年,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鹤壁市农业科学院、洛阳市农业科学院、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在河南省科技厅组织下成立玉米新品种选育合作联盟。

下一篇:国际贸易环境在变化 农民还可以自己留种吗?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5/5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