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黄淮第一麦”是如何炼成的?
2012-06-22  浏览:240

  完美是组装出来的

  人工气候室,可人为模拟自然界的气象条件而不受地理、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

  在河南科技学院的校园内,从分析实验室,到人工气候室,转入智能温室,再到室外实验田,一圈走下来记者用了几分钟。仅需两年,一个小麦好品种就诞生于此;而如果在田间,那至少要八年。

  记者看到,120平方米人工气候室分为四间,两间正在育苗,风道呼呼地提供着CO2,钠灯则在模拟着阳光。“简单说,捕捉CO2越强,就有多高的产量。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找出来跟捕捉CO2结合能力最强的芽苗。”

  这个价值两百多万元的人工气候室,可人为模拟自然界的气象条件而不受地理、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根据需要,可任意设置和精确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及CO2等指标,根据需要预先设置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自动实现四季或昼夜变化,很容易地模拟出需要的环境。

  茹教授说,人工气候室本质上是一个装配筛选基地,品质分析、核型分析、细胞遗传学分析等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在这里汇总装配,经过气候模拟最终人工选择成形。这就好比,有的人说双眼皮好看,有的人说一米八帅气,有的人认为高鼻梁英朗……所以我们根据结论,在所有的人中找出那个符合所有这些特质的人,这个人很可能就是个美男最新一代的“百农矮抗58”就是这个美男。

  育种技术可以“扭曲时空”

  对于育种行业,如果在田间,二十年已经换了两大代,而在这里五年就能实现

  在人工气候室,小麦实现了“一年四熟”,意味着“一年干四年的活”。“这是一个加速器。”这句话茹振钢反复提及。

  “育种太艰难了。”在田间工作了一辈子的茹振钢并不是抱怨工作环境,而是心疼时间,“漫长的时间一直是束缚品种培育速度的瓶颈。”一年四熟,两年可以出一个好品种,特殊的类型,一年就可以出来。对于育种行业,如果在田间,二十年已经换了两大代,而在这里五年就能实现。

  在另两间人工气候室内,单株小麦都已经成熟,很快就可以转战智能温室了。

  智能温室紧邻人工气候室,占地4500平方米。这里冬季有暖气加热,夏季有遮阳帘、水帘降温,鼓风机保证换空气流通。

  如果说人工气候室是个实验室,那么智能温室就是个中试车间了。人工气候室培育的麦株成本高,数量少,一次最多为2000株;而在智能温室,这个屋子三大间最起码可以培育12万株。

  这里的温控环境同样会给小麦生长提供速度,茹振钢指着一片小麦说,三月份才种进去的,现在六月份已经熟了。使用人工气候室和智能温室配合使用,一年一粒种子可繁育出30斤。

  走出智能温室,校园内是一小片实验田,三五大学生坐在一旁温习功课。如教授小声地告诉记者,从温室内得到的种子在这里充分得到验证后,然后就可以走向市场,从而实现优良品系的快速扩繁。

  扭曲时空在物理学家那里,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而育种专家,却用温度控制和生物育种技术,演绎了一场场不折不扣的“穿越大戏”。

下一篇:种业板块逆市上扬 政策支持显升机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3/3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