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2008年四川审定菜类品种
2009-03-05  浏览:838

1、攀杂丝瓜1

(1)选育单位: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2)品种来源:2001配制杂交组合7个,组合S8-6×S4-3经筛选、鉴定和品比,2006-2007年通过省区试,并于2007年同时进行大区生产试验和生产示范,同时进行田间技术鉴定。

(3)特征特性:攀杂一号丝瓜植株茎蔓生五棱,浓绿色,茎节发生侧蔓、卷须和花芽,生长势强,株高3.5米左右,分枝能力中等。叶片掌状裂叶,深绿色,具叶柄。雌花单生,一般着生在主蔓的8节左右,以后可以连续出现雌花;雄花为总状花序、黄色,自第一朵雄花出现后,每个叶腋处都能着生雄花,雌花和雄花的花柄基部粘合在一起。商品瓜为嫩瓜,瓜长圆柱形,果皮皱,绿色,外被少量白霜,单瓜重285.8克,横径5.5厘米,纵径26.5厘米,肉质细嫩。种子扁平椭圆形,白色,千粒重119克,每瓜含充实种子200粒左右。肉质白色细嫩,纤维少,略带甜味,口感好, 耐贮运、耐老。

(4)产量表现: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918.5公斤,增产43.51%,有5个点次增产,仅1个点次减产。其中早期产量949.3公斤,较对照增加75.79%。

生产试验结果:亩产2988.2公斤,较对照增产72.00%。

(5)栽培要点:采用露地、保护地栽培均可。四川内地一般在3月中旬播种。攀西河谷地区早春栽培,一般在前一年的11月底至12月上旬播种,1月中下旬定植。采用双膜覆盖播种期可提前一个月。密度为攀西河谷地区每亩定植2000株。四川盆地内亩定植1660株。注意防治霜霉病和蚜虫。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内各地种植,攀西地区适合早春栽培,盆地适合春夏栽培。

2、攀杂丝瓜2

(1)选育单位: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2)品种来源:2001配制杂交组合7个,组合S8-6×S2-1经筛选、鉴定和品比,2006-2007年通过省区试,并于2007年同时进行大区生产试验和生产示范,同时进行田间技术鉴定。

(3)特征特性:植株茎蔓生五棱,浓绿色,茎节发生侧蔓、卷须和花芽,生长势强,株高340厘米,分枝能力中等。叶片掌状裂叶,深绿色,具叶柄。雌花单生,一般在主蔓的8节左右,以后可以连续出现雌花;雄花为总状花序,自第一朵雄花出现后,每个叶腋处都能着生雄花,雌花和雄花的花柄基部粘合在一起。商品瓜为嫩瓜,瓜为长圆柱形,绿色,果皮皱,外被少量白霜,单瓜重272.6克,果实纵径27.2厘米,横径5.3厘米,肉质细嫩,略带甜味。种子扁平圆形,白色,千粒重119.4克,每瓜含充实种子200粒左右。肉质白色细嫩,略带甜味,口感好。第一座果节位10.6节,早熟且早期产量高,田间表现较耐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和病毒病。

(4)产量表现: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832.4公斤,增产39.28 %,有5个点次增产,仅1个点次减产。

生产试验结果:亩产2947.9公斤,增产69.70%。

(5)栽培要点:采用露地、保护地栽培均可。四川内地一般在3月中旬播种,攀西河谷地区早春栽培,一般在前一年的11月底至12月上旬播种,1月中下旬定植。采用双膜覆盖播种期可提前一个月。密度为攀西河谷地区每亩定植2020株。四川盆地内亩定植1660株。注意防治霜霉病和蚜虫。

(6)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省内各地种植,攀西地区适合早春栽培,盆地适合春夏栽培。

3确良大菜豌9号

(1)选育单位:四川确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2)品种来源:利用从食荚大菜豌1号系圃中优选的荚形好、荚质优良的株系为母本与抗白粉病好、叶色深绿的自选高杆小荚株系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

(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83天,嫩荚生育期135天左右。始花节位8-9节,白花,双花率高。株高150厘米,植株长势旺盛,分枝能力较强,单株有效结荚节数8.1节,有效荚12.1-18.8荚左右。商品嫩荚长12-16厘米,宽2.8-3.0厘米,荚色深绿,脆嫩纤维少,食味甜脆清香,荚形平整美观,百粒重30-32克。田间表现菌核病、霜霉病、白粉病轻,抗病性、耐旱性强于对照。

(4)产量表现:2004-2005年品比试验:平均亩产干籽为164.5千克,比对照增产18.72%,嫩荚单产为972.1千克,比对照增产9.1%,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2005-2006年豌豆新品种品比试验结果(干旱较重):干籽平均亩产119.1公斤,比对照食荚大菜豌1号平均亩产94.25公斤,增产26.3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嫩荚平均亩产798.9公斤,与对照食荚大菜豌1号平均亩产627.4公斤增产27.3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5)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四川盆地于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播种为宜,亩植9000-11000株,亩用种5-6公斤。2、肥水管理:底肥亩施过磷酸钙30公斤,清粪水30担,开春看苗施追肥,亩用尿素5-10公斤,清粪水30担。3、防病治虫:及时防治菌核病、白粉病等病虫害。4、适时采收:嫩荚定型后及时采收,以免老化,导致品质下降。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食荚大菜豌种植区域。

4蜀萝7号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品种来源:母本是以泸州地方品种的不育性为转育源,在自育秋冬型萝卜不育系038A基础上,转育成新型的耐热萝卜不育系C5116A。父本为从广东引进材料自育形成的 “01-097-2”,经杂交选育而成的耐热萝卜新组合。

(3)特征特性:全生长期64天,与对照夏抗40熟期相当。株高57.8厘米,叶片开展度36.3厘米,根冠比2.37∶1。叶簇半直立,板叶,叶绿色。根长27.3厘米,横径10.2厘米,单根重482.9克,肉质根长圆柱形,白色。生长势强,不易糠心,耐热,适宜高温季节生长,田间表现较抗病毒病和霜霉病。质脆味甜,回味化渣,水分含量中,商品性好。

(4)产量表现:2005年品比试验,亩产3228.9公斤,比对照增产5.97%。2006-2007年多点试验,平均亩产3315.0公斤,比对照夏抗40增产9.28%。2006-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315.7公斤,比对照夏抗40增产9.46%。

(5)栽培要点:最佳播期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100克,及时间苗,每穴留苗1株。每667平方米种植5000或6000穴,开厢条播,浇足淡粪水,播后盖一层灰渣肥。生长后期适当用水灌溉,避免连作。注意病虫防治,生长后期预防根腐病。底肥为主,亩施氮磷钾含量为12-8-7%的复合肥50公斤,在播种前10-15天深翻于土壤,后期看苗施肥。播种后50天开始采收,有效采收期15-20天,采收时拔大留小,及时食用或加工处理。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地区夏季种植。

5成豇7号

(1)选育单位:成都市第一农业科学研究所

(2)品种来源:该品种是以引进品种“之豇特早30”中选育的优良株系31为母本,以早熟品种“成豇三号”为父本,通过杂交后7代系统选育而成的定型品系。

(3)特征特性:该品种植株蔓生,蔓长3.5-4米,主蔓结荚为主;花浅紫色,第一花序着生第2-3节位,每花序成荚2-3对,花浅紫色,叶片中等大,商品荚浅绿色;荚长60-65厘米,单荚重25-30克,种皮为红色。豆荚肉厚,顺直不弯曲,商品性好。春季从播种到始收45-55天,秋季从播种到始收35-40天,适应性广,耐病力强,宜以作早春栽培为主。

(4)产量表现:2005-2006年两年多点区域试验:前期平均产量1099.0公斤/亩,比对照“之豇844”增加93.5%;平均总产量2288.2公斤/亩,比对照“之豇844”平均增加15.6%。前期产量占总产量的48.03%。

生产试验示范:对照为当地主栽的早熟品种,春季平均亩产1920.47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24.58%。秋季平均亩产1347.65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18.72%。

(5)栽培技术要点

四川盆地适宜播期为3月20日左右,采用地膜覆盖,亩用种量1.5公斤-2公斤。密度:1.3-1.5米包沟开厢,窝距35厘米,每亩8000-9000株。重施底肥和追肥:开花前追施1-2次提苗肥,保证营养生长。及时搭架引蔓;以人字架为好。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根腐病、病毒病、锈病、灰霉病、豆野螟、春蟓等病虫害,出苗10天后采用多菌灵灌根1-2次,预防根腐病的发生。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豇豆产区。

6、蓉杂茄4号

(1)选育单位:成都市第一农业科学研究所

(2)品种来源: 该组合的父本“9901”是从原江苏农学院园艺系引进,用单株选育法经多代自交纯化的株系材料。早熟,花序着生节位低,果实棒状,紫色,坐果率高、耐寒,品质较好。母本是1989年从川南地区收集的早乌棒墨茄品种用单株选育法经多代自交纯化选育的优良株系材料,植株较高、早熟,抗病性较强,果实长棒状,紫黑色,风味品质佳。

(3)特征特性:生长势强,株高0.75米,开展度0.62米×0.57米,茎黑紫色,果实棒状,纵长25厘米左右,横径6.0厘米,果皮紫色。单果重250克左右。极早熟,从定植到始收45天左右,比本地早熟主栽品种“蓉杂茄1号”略早,前期产量高,植株抗病抗逆性好,单株结果多,果肉细嫩,商品性好。

(4)产量表现: 在2005年在彭州、南充、自贡,2006年在南充、自贡5个点的省区试中,该组合春播的小区亩产量为2386.4-4601公斤,比对照“蓉杂茄1号”增产8.4-37%,经方差分析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仅2006年郫县点区试中减产6.9%,但方差分析不显著。在两年六个点的前期产量比对照的增产21.8-44.3%,均为极显著。2005年在彭州市栽培85亩,2006年在新津县栽培120亩,平均产量为3900-4000公斤/亩,比“蓉杂茄1号”增产9.8%. 比“蓉杂茄3号”增加11%。

(5)栽培技术要点:四川盆地应采用塑料大棚冷床育苗,大棚加地膜双层覆盖,合理密植(2400--2600株/亩),水旱轮作。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茄子产区。

7、绿箭苦瓜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本品种为杂一代。母本01281是从地方品种的资源材料0209-9?中筛选出的优良变异株-16经6代自交系统选育而成的株系。父本01223是从国外引种材料经7代自交选育获得的早熟大果型株系。

(3)特征特性:早熟高产品种。植株生长势旺盛,蔓生,分枝性强,主侧蔓均可结果。叶掌状,浅裂,绿色,主蔓第1雌花节位7-9节左右,中部侧蔓2-3节开始着生雌花,以后主侧蔓每隔2-3节出现1雌花,或连续2节出现雌花。商品瓜长棒形,果长30~38厘米,横径5~7厘米,瓜肉厚1.0~1.2厘米,单瓜质量400~550克。皮色绿色,光滑,发亮,粗平条形瘤,肉较厚,肉质脆嫩,味微苦,品质好。种子为肾形,胚孔端尖,褐色,千粒重165克。田间表现较同类品种抗逆性强,较抗白粉病、枯萎病。耐高温、干旱能力强。

(4)产量表现:2003-2004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前期产量(1318.6公斤/亩)比对照CK1油绿一号增产17.5%,比CK2头王翡翠三号增产19.9%,方差分析表明:差异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总产量(2881.0公斤/亩)比对照CK1油绿一号增产16.7%,比CK2头王翡翠三号增产22.6%,方差分析表明:差异达显著水平。两年试验中丰产性表现稳定,大面积生产一般3000公斤/亩左右。

(5)栽培要点:四川地区春季露地栽培于2月底至3月中旬播种,秋季设施栽培播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采用营养杯育苗,株行距:1.0 米×0.33米,每亩栽植2000株左右;重施底肥,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350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复合肥30公斤,钾肥20公斤,与土壤混合均匀后再定植。植株1米时及时整枝引蔓,疏剪侧枝,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一般商品瓜在八成熟时采收,及时采收,既可保证其品质,又利于连续座果,增加产量。苦瓜生育期间主要病害有疫病、霜霉病、白粉病,虫害有蚜虫、螨虫、瓜实蝇、根结线虫等。可分别用瑞毒霉、霜速净、福星、吡虫灵等防治。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苦瓜主要产区。

8、绿冠苦瓜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本品种为杂一代。母本01252是国内引进资源材料99-5?中筛选出的株系。父本01241是国外引种材料34-12?中筛选出的株系。

(3)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旺盛,蔓生,分枝性强,主侧蔓均可结果。叶掌状,绿色,主蔓第1雌花节位7-9节左右,中部侧蔓2-3节开始着生雌花,以后主侧蔓每隔2-3节出现1雌花,或连续2节出现雌花。商品瓜长棒形,果长30~40厘米,横径5~7厘米,瓜肉厚1.0~1.3厘米,单瓜质量500~600克。皮色绿色,光滑油亮,瘤状物为粗平条形与不规则形相间,肉质脆嫩,味微苦,品质好。种子为肾形,胚孔端尖,褐色,千粒重165克。田间表现耐高温和干旱能力强,较抗白粉病和枯萎病。

(4)产量表现:2003-2004两年平均前期产量(1328.5公斤/亩)比对照对照1增产18.4%,比对照2增产20.8%,方差分析表明:差异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总产量(2955.6公斤/亩)比对照1增产19.8%,比对照2增产25.8%,方差分析表明:差异达显著水平。

(5)栽培要点:四川地区春季露地栽培于2月底至3月中旬播种,秋季设施栽培播期为7月中下旬。采用营养杯育苗移栽,株行距:1.0 米×0.33米,每亩栽植2000株左右。深施重施底肥,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350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复合肥30公斤,钾肥20公斤,与土壤混合均匀后再定植。及时整枝引蔓,疏剪侧枝,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一般商品瓜在八成熟时采收,及时采收,既可保证其品质,又利于连续座果,增加产量。苦瓜主要病害有疫病、霜霉病、白粉病,虫害有蚜虫、螨虫、瓜实蝇、根结线虫等,可分别用瑞毒霉、霜速净、福星、吡虫灵和敌百虫防治。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苦瓜主要产区。

下一篇:2008年甘肃审定小麦品种 上一篇:中黄19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