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2008年甘肃审定小麦品种
2009-03-06  浏览:892

(1) 审定编号:甘审麦2008001

品种名称:甘春22号

选育单位:甘肃省作物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富农高科技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以M34IBWSN-262/M34IBWSN-252//张春11号/永良4号为亲本组合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甘春8107。

特征特性:春性,幼苗直立,生育期95-123天之间。株高79-92厘米,株型紧凑,叶绿色,旗叶叶片较大,直立。穗红色长芒,穗长方形,穗长7.5-8.1厘米,小穗数17-19个,穗粒数29.3-54粒,白粒角质。千粒重32.5-44.6克,容重823.3克/升。蛋白质含量14.3%,赖氨酸含量0.46%,湿面筋含量22.28%。苗期对混合菌表现感染,成株期对条锈菌小种水4表现轻度感染,对水7、水14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对HY8及条中32号表现抗病,总体表现抗病。

产量表现:2005-2006年省东片区试平均亩产353.9公斤,较对照陇春23号增产4.2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9.6公斤,较对照减产0.01%。

栽培要点:前茬宜豆科作物或中耕作物,秋耕耙翻深度一般20-25厘米,封冻前灌足灌透冬水(80方/亩)。播深3-5厘米,墒情不好可适当深播,但不得超过6厘米,播后耕耱保墒。秋施农家肥,播种前施足氮肥,深施磷肥;氮肥的80%作基肥,20%作追肥。中上肥力地块施尿素15-20公斤/亩,颗粒磷肥50-80公斤,漏沙地为10-15公斤/亩,增加一次追肥。播期:土壤表层连续3-5日解冻5-10厘米即可播种。播量:大田单种一般亩播16-20公斤。

适宜范围:适宜在甘肃中部地区水地种植。

(2) 审定编号:甘审麦2008002

品种名称:甘春23号

选育单位:甘肃省作物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富农高科技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以M34IBWSN-262/M34IBWSN-252//甘春20号/甘春18号为亲本组合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甘春8106。

特征特性:春性,幼苗直立,生育期89-108天之间。前期发育迟缓,对水肥反应不敏感。株高74.5-86厘米,株型紧凑。穗白色长芒,穗纺锤形,穗长8.6-9.8厘米,小穗数17-19个,穗粒数44-56粒,白粒角质。千粒重30.7-47.6克,容重824.8克/升。蛋白质含量19.9%,赖氨酸含量0.46%,湿面筋含量24.3%。 轻感条锈病。

产量表现:2005-2006年省西片区试平均亩产507.4公斤,较对照高原602增产4.16%;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3.9公斤,较对照增产3.69%。

栽培要点:大田单种一般亩播量16-20公斤,播期为土壤表层连续3-5日解冻5-10厘米即可播种。播深3-5厘米,墒情不好可适当深播,但不得超过6厘米。秋施农家肥,播种前施足氮肥,集中深施磷肥,将氮肥的80%作基肥。在中上肥力地块施尿素15-20公斤,颗粒磷肥50-80公斤,充分混合后用播种机或旋耕机施与10-15厘米耕层。漏沙地可将基肥尿素减为10-15公斤,增加一次追肥。

适宜范围:适宜在河西地区推广种植。

(3) 审定编号:甘审麦2008003

品种名称:定西38号

选育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

品种来源:以外引材料RFMⅢ-101-A为母本,定西3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DC-2。

特征特性:春性,幼苗直立,叶色浅绿,茎干较粗、有蜡质,韧性强,弹性好,抗倒伏,穗下节较长,一般35-40厘米,叶片有茸毛。株型紧凑,成穗数19.5万/亩,穗层整齐,口松易落粒,穗纺缍型,无芒,护颖白色。籽粒椭圆形,腹沟较浅,中粒,红粒角质。生育期103.7天,株高90厘米。穗长7.5厘米,结实小穗数16个,穗粒数36.2粒,千粒重38.8克。耐瘠薄,抗旱,后期抗青干性强,灌浆快,落黄好。蛋白质含量14.3%,湿面筋含量29.7%。沉降值20.3mL,形成时间2.0mim ,稳定时间1.4mim。苗期对条绣混合菌表现感染,成株期对水4、水7免疫,对HY8、水14、条中32号表现中抗。

产量表现:1999-2002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9.9 公斤,较对照定西35号增产14.1%。2002-2006年多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37.1公斤,较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6.5%。

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播期3月20-25日为该品种的适宜播期,每亩播种量在干旱半干旱地亩播种以25万粒为宜, 亩保苗14?22万左右,在二阴旱地亩播30万粒,亩保苗28?35万左右。田间管理:播前药剂拌种防黑穗病,播后遇雨及时耙耱破板结保全苗,分蘖前锄草松土增地温,抽穗后加强田间管理和防治蚜虫和白粉病。

适宜范围:适宜在我省定西、会宁、榆中、永靖、兰州干旱半干旱区种植。

(4)审定编号:甘审麦2008004

品种名称:定西39号

选育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甘肃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所

品种来源:以外引材料南27/临3的F1为母本,自育 “815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9256-10。

特征特性:春性,生育期110天。幼苗匍匐,叶色深绿、叶片细长呈狭长形、有茸毛;株高平均87.2厘米;株型紧凑,群体结构好,分蘖能力强,穗层整齐,口紧不落粒;穗纺缍型,长芒,护颖白色,无茸毛,穗粒数一般在9.8?42.8粒;籽粒椭圆形,腹沟较浅,千粒重34.9?53克,白粒角质,容重691?820克/升。田间轻度萎蔫恢复快,后期抗青干性强,灌浆快,落黄好。蛋白质含量16.98%,湿面筋含量35.6%。沉降值25.2ml,形成时间2.7 mim,稳定时间1.4mim。经农业部国家区试指定单位抗性测定:对条锈病免疫,中感黄矮病,高感白粉病。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西北春麦旱地组区试,平均亩产155.9公斤,较对照定西35号增产2.83%。2007年多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5.7公斤,较统一对照定西35号增产12.6%。

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播期3月20-25日为该品种的适宜播期,每亩播种量在干旱半干旱地亩播种以26万粒为宜, 亩保苗14?23万左右。田间管理:播前药剂拌种防黑穗病,播后遇雨及时耙耱破板结保全苗,分蘖前锄草松土增地温,抽穗后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治蚜虫和白粉病。

适宜范围: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的定西、会宁、榆中、永靖、兰州等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5)审定编号:甘审麦2008005

品种名称:甘育1号

选育单位: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武威市农作物良种繁育场

品种来源:以宁夏引进的504为母本,意大利品种LAMPO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原代号96-587-3。

特征特性:春性小麦,幼苗直立,生育期90~119天,中熟。穗长方形,白壳,长芒。叶片半上举,叶绿色,株型紧凑。株高平均78.17厘米;穗长10.77厘米;有效小穗数16.29个;穗粒数50.97粒;穗粒重2.61克;千粒重41.88克。籽粒白色,椭圆形,粉质。容重788克/升,粗蛋白含量9.52%,湿面筋含量17.5%,沉降值14.5ml,粉质仪分析吸水率53.1%,形成时间1.0mim,稳定时间0.9mim,弱化度188F.U,评价值26,拉伸仪分析最大抗延阻力122E.U,延伸性13.2cm,拉伸面积22.4cm2,蛋糕试验总评分84分。抗叶枯病和根病。抗倒性、落黄性好。

产量表现:2004~2005年省西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6.59公斤,较对照增产5.90%。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5.4公斤,较对照减产4.59%。

栽培要点:合理施肥:由于该品种植株相对较矮,丰产性好,种植时宜施足基肥,要重视磷钾追肥,以增强籽粒灌浆速度。亩播量一般22.5~25.0公斤,基本苗35万~45万株/亩,成穗数40万~50万穗/亩。适时收获:蜡熟后及时收获,以防止穗发芽。

适宜范围:适宜在我省张掖的甘州、民乐、山丹和武威的民勤、永昌、凉州等地区种植,特别适合在河西海拔较高的沿山冷凉灌区种植。

(6)审定编号:甘审麦2008006

品种名称:天选43号

选育单位: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8845-1-1-1-1作母本,贵农2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天9362-10。

特征特性:弱冬性,幼苗半直立,叶片较宽,叶耳紫色,叶色深绿,深披蜡质,半披垂。穗棍棒形,白壳,无芒,株高90-95厘米。茎杆较粗,弹性好,抗倒伏能力较强。穗头大,小穗排列紧密,穗长7.6厘米,结实小穗16个,穗粒数36粒左右,籽粒较大,浅红色,玻璃质,千粒重48克左右,容重790-800克/升。对条、叶锈免疫,白粉病轻。

产量表现: 2003-2005年参加天水川区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1.7?,比对照兰天6号增产31.5%。

栽培要点:一般亩施过磷酸钙40-50?,尿素15公斤,在拔节期结合春灌追施尿素10-15公斤。渭河川道高水肥地适当控制降低密度,亩播量控制在12-15公斤,亩保苗20-25万。返青拔节期要控制肥水,注意蹲苗锻炼,以防群体过大引起倒伏。

适宜范围:适宜于天水市渭河河谷川道区及塬台机灌地,以及陇南地区的西和、礼县等西汉水上游海拔1400米以下比较低暖的川台地种植。

(7)审定编号:甘审麦2008007

品种名称:中天1号

选育单位: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张学勇博士等将小麦品种Fuhuko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R431)杂交,后用北京837和晋2148连续回交后自交选育而成,其组合为“晋2148///Fuhuko/R431//北京837/2”,原代号中天A3-5。

特征特性:冬性小麦,生育期269天。幼苗生长匍匐,叶片披垂,叶绿色。株高平均106厘米,穗长8.0厘米,穗纺锤型,白色,顶芒,颖方肩。粒红色、卵圆型,粉质,籽粒饱满。每穗结实小穗14.12,穗粒数32.87粒,千粒重39.46克,容重764克/升。粗蛋白含量13.54%,湿面筋含量24.8%,沉降值9.2ml,形成时间1.4min,稳定时间1.0min,拉伸面积16cm2,延伸性106mm,最大抗延阻力124E.U。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生长整齐,落黄好。抗寒、抗旱,对条锈病免疫,抗白粉病,田间表现抗蚜虫及黄矮病。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度甘肃省陇南片区试亩产355.6公斤, 2006-2007年度甘肃省陇南片区试亩产304.1公斤,两年平均较对照品种增产5.95%。

栽培要点: 施肥:山旱地种植,亩施有机肥500公斤,纯氮9公斤,P2O5 11.5公斤(按P2O5折算为25公斤磷酸二铵),K 2O 7.5公斤,硫酸锌1公斤,5月下旬叶面喷肥两次,每次喷磷酸二氢钾100?150克。播期:最佳播期为9月28日至10月5日。播量:普通麦田露地9月25日播种,基本苗22万;播期推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

适宜范围:适宜于我省天水市渭河流域海拔1500-2000米的干旱及半干旱山区、二阴山区种植。

(8)审定编号:甘审麦2008008

品种名称:中梁27号

选育单位: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亚远源八倍体中间材料中四、90293、中梁12、、保加利亚10、咸农4号等5个亲本材料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其组合为90293×[(中梁12×中4)×(保加利亚10×咸农4号)],原代号969-3-2-9-3。

特征特性:冬性小麦,幼苗生长匍匐;叶片披垂,叶绿色;穗长7.5厘米,穗纺锤型,白色,顶芒。粒红色、卵圆型,硬质;株高平均105厘米,千粒重44.56克;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生长整齐,落黄好。粗蛋白含量13.90%(干基),容重775克/升,湿面筋31.1%,干面筋10.4%,沉降值28.6ml。抗寒抗旱,苗期对条锈病菌混合菌表现免役,成株期对条锈均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号、条中29号及水14均表现免役,对混合菌表现中抗-中感,对水4表现感病,白粉病中抗。

产量表现: 2005?2006两年区试平均亩产383.75公斤,较对照咸农四号平均增产21.75% 。

栽培要点:山旱地种植,亩施有机肥500公斤,纯氮9公斤,P2O5 11.5公斤,K2O7.5公斤,硫酸锌1公斤,5月下旬叶面喷肥两次。播期:最佳播期为9月28日至10月5日。播量:普通麦田露地9月25日播种,基本苗22万。

适宜范围:适宜于天水市渭河流域海拔1500-2000米的干旱及半干旱山区、二阴山区示范种植,亦适宜于生态条件类似的周边部分地区种植。

(9)审定编号:甘审麦2008009

品种名称:陇鉴301

选育单位:甘肃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DW803为母本、799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89212-3-1-1。

特征特性:冬性小麦,幼苗生长习性匍匐,生育期275天。株高103厘米,穗长8.47厘米,长芒,白壳,穗纺锤形,穗粒数27.2粒,粒红色,籽粒椭圆形,硬质,千粒重34.8克,容重804.76克/升。亩成穗数26.25万个,有效分蘖率32.91%,多年越冬率平均97.3%。抗寒、抗旱、抗干热风、耐穗发芽。对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29号表现免疫,对条中31号、水4、水7表现免疫到中抗水平,对条中32号、混合菌表现中抗水平。粗蛋白含量14.12%,湿面筋含量30.6%,沉降值27.8ml,面条试验色泽评分8.0,总评分81.0。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

产量表现: 2002-2004年省陇东区试平均亩产300.12公斤,比对照西峰20增产5.22%。2004-2005年(干旱年份)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9.82公斤,较对照西峰20号增产7.4%。

栽培要点:一般9月中下旬播种,播量以亩保苗25万左右为宜,亩播量控制在12.5公斤左右。生育期防治病虫害,应及时喷药防治白粉病的发生,成熟期及时收获。

适宜范围:适宜在我省陇东的环县、西峰区、正宁县、镇原县、宁县、灵台县、崆峒区等山塬地,以及中部较晚熟的通渭、漳县等同类地区种植。

(10)审定编号:甘审麦2008010

品种名称:陇育1号

选育单位: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品种来源:以庆农4号作母本,90106(16)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代号9456-6-4-2。

特征特性:强冬性小麦,生育期280天左右。幼苗半匍匐,苗势健壮,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亩成穗数35.9万,有效分蘖率43.6%,株型紧凑,株高80厘米左右。长芒、白壳、穗纺锤形,穗层整齐,穗长8厘米,穗粒数32.4个,白粒、角质,千粒重39.6克,容重815.7克/升。抗旱、抗寒性强,中抗条锈,抗倒伏,熟相较好。籽粒含粗蛋白质14.35%,湿面筋32.6%,沉降值23.8ml,吸水率60.9%,稳定时间1.5mim。

产量表现:2003-2004两年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88.76公斤,较对照西峰20号增产8.86%。2005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36.4公斤,比对照西峰20号增产15.14%。

栽培要点:以9月上、中旬播种为宜,亩播量11?12公斤,亩成穗35万左右。施足底肥,氮磷肥配合施用。返青后亩追施尿素7.5公斤。

适宜范围:适宜陇东旱塬地及其同类地区种植。

下一篇:2008年河南审定玉米品种 上一篇:中黄19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