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甘薯灰褐羽蛾
2009-08-06  浏览:574

    学名 Pterophorus monodactyl Linnaeus属鳞翅目,羽蛾科。别名甘薯羽蛾。分布在华北地区;欧洲、非洲、北美。

    寄主 甘薯。

    为害特点 幼虫在卵壳附近啃食叶肉,留下叶表呈半透明状的孔洞或咬穿呈不规则的破洞,很少从叶缘取食。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mm,翅展20一22mm,体灰褐色,触角淡褐色,唇须小,向前伸出。前翅灰褐色披有黄褐色鳞毛,自横脉以外分为2支,翅面上具2个较大黑斑点,后缘具分散的小黑斑点。后翅分为3支,周缘缘毛整齐排列;腹部前端有三角形白斑,背线白色,两侧灰褐色,各节后缘有棕色点,雄性外生殖器孢器,右瓣狭长,左瓣椭圆形,顶端生满刺。雌性外生殖器仅具表皮突1对。卵翠绿色,扁圆形,表面具小刺,近孵化时变为褐绿色。末龄幼虫体长9?11mm,头褐绿色,隐在前胸背板下。体浅绿色,背线深绿,亚背线至气门下线间黄绿色,腹面浅黄色;各体节毛序处具黄色斑点和毛瘤,毛瘤上具数根褐绿色长毛,气门浅黄色。胸足浅绿色,端部褐色,腹足褐绿色细长。蛹长7?8mm,腹面扁平,纺锤形,浅绿色,复眼红褐色。

    生活习性 北京年生2代,以蛹越冬。幼虫4龄,1龄3?5天,2龄3?4天,3龄3?4天,4龄5?6天,幼虫老熟后移至主脉附近结茧化蛹,蛹期5?7天,成虫多在5?8时羽化,经3?5时交配后,喜在14时飞舞在薯田产卵,成虫趋光性强,卵多产在甘薯嫩梢及嫩叶背面主脉附近,一般每叶只产1粒。卵期3?4天。

    防治方法 喷洒5%锐劲特悬浮剂,每667m2 50-100ml,防效优异,同时可兼治甘薯麦蛾、甘薯绮夜蛾幼虫

下一篇:北方蜜蔗的近期管理技术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