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甘薯白羽蛾
2009-08-06  浏览:575

    学名 Alucita niveodactyla Pagensteeher属鳞翅目,羽蛾科。别名 白鸟羽蛾。分布在中国东南、华南、台湾等地。

    寄主 甘薯。

    为害特点 幼虫取食甘薯藤蔓嫩叶,但不潜入未展开嫩叶内为害,食痕成网状小孔或造成叶片穿孔或干枯,影响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mm,翅展18mm,全体白色密被白鳞片,前翅、后翅似白色鸟羽,前翅距翅基2/5处分为2支,其上杂有2、3个黑色斑点,末端后卷;后翅3支,周缘具白鳞毛。4?7腹节腹面两侧各具黑斑l对。足细长,后足尤为突出。卵长3.5mm,扁长圆形,浅蓝色。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近老熟时暗绿色,体长10mm左右,各节上均生毛瘤,前胸、中胸、后胸节上各具4对,第1-8腹节上各有5对,瘤上生刚毛。蛹长10mm,头端方平,体背各节上具2对毛瘤并有3?4个紫色斑点,全体苹果绿色。


    生活习性
年生5?6代,以蛹或少数幼虫在枯薯叶或过冬薯苗地上越冬。翌年6?7月薯田出现幼虫,秋季尤多,到了12月下旬田问仍可见到。老熟幼虫喜在枯叶或新鲜甘薯叶上化蛹,羽化后成虫白天在薯田飞翔,羽化当天即交配,经2?3天后,把卵产在嫩叶叶背侧脉边,单产或2?3粒在一起。完成一个世代需时20多天。喜冷凉气候。

    防治方法
(1)薯田虫口密度不大时,无需单独防治。(2)必要时可喷洒5%锐劲特悬浮剂,每667m2用药50?100ml,防效好,同时还可兼治甘薯麦蛾、甘薯绣夜蛾幼虫等。

下一篇:北方蜜蔗的近期管理技术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