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前三季度,大北农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合计销售数量2044万公斤,同比增长 151%;销量较去年同比明显增长主要系龙粳并表所致。
——玉米、水稻、大豆等种业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5 亿余元,同比增长81%。
——截至9月 30 日,种业合同负债(即种业预收款)近 12 亿元。
——截至 9 月 30 日,公司本年度性状产品授权收费较去年同比有大幅增长。
10月26日,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北农)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一、2025 年前三季度整体情况
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为 207.44 亿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为 4.30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57 亿元,同比增长92.56%。
1. 营收利润方面
1.1. 收入方面
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 207.44 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饲料产品实现收入 134.23 亿元,同比下降 4.67%,收入占比为64.71%;控股公司生猪养殖实现收入 49.03 亿元,同比增长 13.97%;种业产品实现收入5.13 亿元,同比增长 81.07%。
2025 年第三季度,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 71.84 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饲料产品实现收入近 50 亿元;控股公司生猪养殖实现收入约15 亿元。
1.2. 盈利方面
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57 亿元,同比增长92.56%。其中,饲料板块创利近 4 亿元;生猪养殖板块创利3-4 亿元;种业板块前三季度基本实现盈亏平衡;其他业务亏损及公共费用支出合计4.8 亿元左右。
2025 年第三季度,公司整体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000 余万元,其中,饲料板块创利 1.5 亿元左右;生猪养殖板块创利 8000 万元左右;种业板块亏损6000余万元。
2. 期间费用方面
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持续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期间销管财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比下降,其中:
销售费用 8.17 亿元,同比下降 3.58%;
管理费用 10.19 亿元,同比下降 5.66%;
财务费用 3.59 亿元,同比下降 9.51%。
二、2025 年前三季度各业务板块情况
1. 饲料业务
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合并范围内饲料产品实现外销销量401.62 万吨,同比增长 2.9%;内销销量为 140.41 万吨,同比增长13.95%;另外,公司合并范围外的东北平台自用 100 万吨左右。公司饲料内外销+东北平台自用合计约640 万吨左右;饲料产品毛利率为 12.32%,整体保持稳健。其中,猪料实现外销销量 317.65 万吨,同比增长 4.18%,实现收入103.95 亿元,同比减少2.56%;反刍料实现外销销量 41.23 万吨,同比减少 7.14%,实现收入13.16 亿元,同比减少 11.77%;水产料实现外销销量 17.97 万吨,同比减少8.12%;实现收入8.34 亿元,同比减少 26.31%;禽料实现外销销量 24.35 万吨,同比增长16.72%,实现收入 8.41 亿元,同比增长 12.48%。
2. 生猪养殖业务
2025 年前三季度,控股公司生猪出栏 316.08 万头;实现收入49.03 亿元,其中,在出栏结构方面,肥猪出栏约占 78%,仔猪约占19%。在养殖模式方面,肥猪出栏中,公司+生态农场模式约占 84%。在成本效益方面,公司9月份生猪销售均价 12.91 元/公斤,近期商品猪完全成本为12.6 元/公斤(含参股公司)。
截至 9 月 30 日,控股公司共存栏生猪 270 万头左右。其中,基础母猪和后备母猪存栏约 23 万头;育肥猪存栏约 200 万头。
3. 种业业务
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合计销售数量2044万公斤,同比增长 151%;销量较去年同比明显增长主要系龙粳并表所致。玉米、水稻、大豆等种业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5 亿余元,同比增长81%。截至9月 30 日,种业合同负债(即种业预收款)近 12 亿元。
根据今年 9 月份在全国种子双交会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榜单,子公司创种科技在 2024 年度全国商品种子销售总额20 强企业名单中排名第三位,位列民营种业企业第一。另外,创种科技在全国杂交玉米商品种子销售总额 10 强企业名单中排名第五位,在全国杂交水稻商品种子销售总额10强企业名单中排名第三位。
在大豆业务方面,一方面,公司有序推动大豆性状在南美的布局外,另一方面,持续开展适合国内生产的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的自主研发,目前公司拥有6 个国家审定的生物育种大豆品种,如脉育 511、脉育579、脉育526 等,其中脉育 511 入选 2025 年农业主导苗头型品种。近期媒体报道:脉育526作为我国自主培育的第一批生物育种大豆品种,耐除草剂性状田间表现优秀,一举打破了欧美国家在生物育种大豆领域的专利垄断格局。在内蒙古兴安盟干旱少雨、土地瘠薄的地区,之前普通大豆的产量是 300 多斤/亩,今年,种植户种植脉育 526 的产量达到了 700 斤/亩左右。脉育系列高油高产大豆品种为提升我国大豆自给率,降低进口依赖提供品种支持。育种技术经历了几次的变革,从过去的常规育种到杂交育种,到新兴的生物育种,每一次的进步都带来了育种快速的飞跃式发展,通过生物育种培育一些适合我们各种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是我们尽快提升大豆产能的其中一项最有力的措施,我们将继续努力。
在性状业务方面,截至 9 月 30 日,公司本年度性状产品授权收费较去年同比有大幅增长。今年 9 月,第三批转基因品种审定公示通过并公告,截至目前,全国共有 160 个转基因玉米品种通过审定,其中使用公司性状的95个,占比 59%;共有 19 个转基因大豆品种,其中使用公司性状的6 个,占比32%,公司性状业务目前在国内具备绝对领先优势。在海外进展方面,近期公司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大豆性状 DBN8205 正式获批阿根廷种植许可。截至目前,公司 4 个大豆性状产品(DBN9004、DBN8002、DBN9004×DBN8002、DBN8205)获得阿根廷种植许可,3 个大豆性状产品(DBN9004、DBN8002、DBN9004×DBN8002)分别获得巴西、乌拉圭种植许可。公司目前是唯一一家在巴西、阿根廷、乌拉圭获得正式种植许可的国内企业。公司将积极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做好先锋。
公司还将继续紧跟国家战略,聚焦种业、生物制造、农业AI 等农业科技产业,推动数字农业建设,优化提升现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我国农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企业力量。
三、问答交流
1. 公司今年种业预收款的构成大概是怎么样的?
截至 9 月 30 日,种业合同负债(即种业预收款)近12 亿元,其中玉米有8 亿余元,水稻有 3 亿余元。
2. 公司性状业务的收费标准和收费流程有没有变化,目前今年的性状授权收费大概什么规模?
公司性状业务的收费标准保持不变。在收费流程方面,公司鼓励预付,最终结算金额将依据实际种植面积确定。截至 9 月 30 日,公司今年已确认的性状业务收费已高于去年全年的水平。
3. 公司在国内的大豆种子布局的思路是什么,有什么优势,以及未来的展望是什么样的?
公司在大豆性状业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不仅积极推进南美地区的性状布局,还在国内大豆主产区通过自主研发与融合创新的方式,在大豆常规品种领域持续发力。我们不断强化底盘品种,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并在高油高产大豆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截至目前,国家审定的 19 个生物育种大豆品种中,有6 个是由公司自主研发并使用公司性状的品种,占比高达32%,覆盖了黄淮海、东北等主要产区。其中,如脉育 526 在内蒙古新安盟的测产中,平均亩产达到342.6 公斤;脉育 511 入选 2025 年农业主导苗头型品种,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测产中平均亩产达到 373.3 公斤。
4. 公司玉米产业目前在黄淮海产区的布局情况?
近年来,黄淮海地区公司主要致力于培育高产、抗病、耐密植等优良特性的玉米品种,其中以农大 778、FD707、农大 778D 等品种为代表。今年,农大 778D 的推广效果尤为突出,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5. 今年云南大天的经营情况怎么样?
由于种业具有行业特性,其业绩通常在第四季度才得以体现,因此当前的营收和利润数据并不具备参考价值。截至目前,云南大天的合同负债为3亿余元。
6. 公司近期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大概是多少,各区域单位表现如何?
近期,控股及参股公司的商品猪完全成本为 12.6 元/公斤。其中,参股的东北平台凭借原料优势等条件,成本可低至 12.1 元/公斤,控股的中南、陕西地区猪场成本略高于东北。控股公司整体成本略高,主要原因是存在闲置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