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睿成史贤龙
这里的营销指作为企业经营价值链一环的营销,即完整的营销范畴,包括企业的内部营销功能/部门,以及各种营销外脑。
就产品与营销的关系来说,我们需要清晰地界定双方的关系,这个关系要回答以下问题:
产品质量的好坏与营销是什么关系?产品营销或营销里的产品管理是管什么?
我们经常看到各种营销文章里,声称帮企业做出了好的产品,或是企业宣称一个好的产品策划/创意创造了多少奇迹,或者是当前产品问题丑闻不断的双汇、达芬奇、高铁、味千拉面等,都归结在营销上。
其实,营销如何能制造质量好的或者不好的产品呢?
营销本质上与产品质量的好坏没有关系,只有采供、制造、工艺、质检等,与产品质量是有关系的。
营销所解决的产品问题,不是质量,而是销量。
具体来说,营销在以下六个环节中对产品施加影响:
1.市场研究与机会洞察:即对为什么开发某种产品提出建议;
2.产品结构、形态的建议,即对产品内外形态、内容或结构提出建议,以白酒为例,营销可对白酒的度数、口感、乃至配料,包装的材质、造型等产品“实体”层面做出界定;
3.产品概念:确定机会、实体形态的产品,需要在命名、品牌架构、产品的目标消费者、市场利基点等做出界定,即形成产品概念;
4.创意USP:即独特销售卖点,或者叫产品诉求,就是要给产品创意一句一看就能记住、且能触发目标顾客购买欲望或引发关注的销售说辞,比如格力中央空调最近的广告:省电30%,诸如此类;
5.TVC/POP创意:电视片、主题海报创意及设计,这大部分是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的业务范畴,但策略的一致性也很重要,有些广告产品概念、USP与广告创意之间是矛盾的,比如李宁的品牌口号Makethechange(让改变发生),与其产品广告innershine(内在之光)包括主题画面等,就割裂的、矛盾的;
6.销售渠道与推广策略:包括销售渠道结构、价格体系、市场范围、销售政策、推广策略、促销计划等。
显然,上述产品营销的六个核心流程,没有一个是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营销只是为企业做出能卖、好卖、能长期卖、高利润卖的产品,而不能对产品本身的制造品质负责。
中粮提出的产业链、好产品,是一个产品的USP,但产品好不好,不是由USP决定的,而是由产业链的各制造环节决定的。
如果不界定营销与产品的关系,将营销的作用延伸到其不能负责的领域,这对于产品营销本身的专业化,也是不利的。
营销与质量无关,是否就与产品质量事故或事件无关了呢?
我们认为,营销,包括企业内部的营销或外脑的营销支持,需要对产品质量的道德层面负责。也就是说,营销人对以下问题需要负责:
1.夸大产品功能:比如将食品说成保健品,将保健品说成药品;
2.为伪劣产品张目:达芬奇家具“伪造”营销的参与者,就是为“伪造产地”的产品张目;
3.制造虚假产品信息:味千拉面以调味汤偷换熬制大骨浓缩汤,就是一种虚假产品信息,中国方便面的外包装图示,其实也是虚假产品信息的一种;
4.中伤竞争对手:去年蒙牛奶粉的关公、今年对鲁花对金龙鱼的网络诋毁等。
营销需要对产品的质量事故、质量事件负道德的责任,包括参与到这些问题产品环节中的企业内部营销人或外脑。
明确营销对产品的道德责任,意味着营销人必须对自己不道德的行为,无论是职业行为,还是生意行为,都应三思而后行:最好是能制止,其次是不参与,即“不作恶”是底线。
营销,与产品质量无关,但必须对虚假伪劣产品做出道德的抵制,这样才可以回复产品营销的本来面目,让专业的产品营销为企业、消费者、社会提供真实的价值。
上述思想,是《智造产品》这本书的立足点:这是一本从营销角度阐述如何让产品好卖的书,不是一本告诉企业如何制造好产品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