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搞什么行业的人都有个信条:“客户就是上帝,客户就是衣食父母”等等,有些讲师不厌其烦的在讲这个信条,自己惹人讨厌,误导了千千万万的人,我在课堂上从来都没有说过这句话,包括我的客户。我每次讲课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像有些人:“人云亦云,误人子弟”!!!!!!!!!
今天,我忍无可忍站出来说:不要再傻傻的重复“客户是上帝”这样的口号,它的苍白、空洞已经显露无疑。
有人说:韩老师,你未必也太言过其实了吧?下面我以一个实际工作中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
在专业营销和管理咨询行业中,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是虔诚的信徒,这句话只能是流于自欺欺人罢了。当然是信徒的尽可以在这里骂我。市场的实践告诉我们,设计活动的价值是有边界的,这是不以我们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一个商业规律,同时牵涉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客户定位”。你的定位要看你所提供的设计服务能解决哪一类人的需求。设计服务注定只有真正属于他的一小撮客户才能形成事实的消费,这里面关系到几个条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对公司和自己工作的要求;
2.、目前的支付能力;
3.、特定的生活背景;
4.、对产品创意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5、产品在工作中轻重;
6、信赖和认可
但实际上,相当大部分的客户其实是不具备消费能力和需求的。我们在做了大量的徒劳后(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跟踪)才发现原来结果就是如此不堪人意!
经常有年轻的咨询设计师抱怨客户不懂设计、吝啬,甚至有些客户经常表现出理所当然的“拿走主义”,要求咨询设计师提供无偿的服务。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客户还会撂下一句话:“设计的不行啊!”最后真正能签单、形成事实的交易、使咨询设计师的劳动成果得以实现的比列并不高。这种问题的产生首当其冲的原因是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时间和生命被浪费在无意义的提案和所谓的探讨、争执上,实际产生的价值却是寥寥。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问题,而是弹琴的人选错了对象。除非你还很享受,那我就无语了。时间资源对于客户和设计师来说是一样的,谁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所以为无意义的博弈浪费生命对双方来说都是不人道的!减少那些虚耗,才能使真正购买设计服务的客户得到具有含金量的服务。更加不要为这样有可能丢掉客户而焦虑,因为商业上的成绩靠乞求的得不来的,让客户买单只可能是来源于认同和信赖。
从这个意义上说,客户不可能是上帝,能形成双赢的局面的客户只可能是朋友。只有站在朋友的立场,真正认真理解朋友的需求,以朋友的利益为出发点来做设计才更容易得到认同。
课程最后,韩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请珍爱生命,尊重商业规律,同时投入工作,享受价值提升”(韩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