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农资零售商:夹缝中“最有危机感”的群体!
2025-08-28  浏览:372

      农资产业链,包含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

      上游包括农药板块的原药、中间体、助剂生产与供应企业,制剂生产企业。肥料板块包括有机、无机原料、各种增效剂添加剂企业,生物刺激剂企业,复合肥特肥加工企业等。

      中游是流通企业,包括国家级总代理、省平台和市县镇级批发商。

      也有把零售店作为产业链下游的,但笔者认为零售店依然属于流通商,应归为中游。

      下游是应用端,农资产品的应用群体,也就是种植户群体,这个群体我们通常把它归到种植产业链里。

      因此,通常说的“农资产业链”主要是指生产和销售群体,包括农资厂家、农资批发商和农资零售店这三个群体。

      在这三个群体里,从目前情况看,哪个群体最有危机感?——零售商群体!

      读者朋友,这你没想到吧?

      那么,为什么最有生存危机感的不是厂家,不是批发商,而是零售商?

      其实在前几年,笔者已分析过零售商群体危机感重、亟求变革的原因,据统计,目前全国农资零售店有60多万家,其中有农药经营许可证的32.5万家(注:2023年数据)。

      从这几年看,许多地区农资门店数量仍在增长,加入农资店群体的有从厂家离职的业务员,本土批发商,也有种植户开店的,还有从其它行业进来开店的。

      为什么笔者把零售商群体称为“最有危机感”的群体,原因在于:

      1.在生产企业、批发商和农资店这三个群体里,开农资店是投资最少,进入门槛最低的。

      2.从数量上看,农资店的数量远多于生产企业数量和批发商数量。

      3.60多万家店里,85%以上是夫妻店(或亲友店);

      4.能做现款的店占比不超过3%,97%以上的门店靠赊销运营;

      5.有5个以上店员的门店数量在群体中占比不超过1%,大部分门店连老板在内不超过3人;

      6.据不完全统计,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内的门店数量占比超过90%,千万级销售额的门店数量占比不到0.2%;

      7.绝大部分门店业务范围只能覆盖周边5-10公里,能覆盖到50公里以上的不到0.1%;

      8.通常一个镇有5-20家门店,大农业镇有50家以上,最多的镇有600多家农资店,在有限的空间内彼此之间竞争非常激烈;

      9.从业群体普遍学历不高,老店主靠经验做生意,对新事物接受程度慢,尤其对门店管理软件、线上引流与推广措施、技术服务软件系统等一窍不通;

      10.七成以上门店老板年龄超过45岁,50岁以上的占一半,35岁以下年轻群体占比不到1/4;

      11.门店生意的好坏,与当地种植业发展趋势(种植品种、面积大小、农产品价格等)密切相关;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农户种植效益直接影响当地农资业务。

      12.经过多年竞争,线下传统流量显现枯竭状态;

      13.农资店受电商冲击影响最大;

      14.农户生产和服务需求持续上升,部分门店服务跟不上;

      15.土地流转后,大户增多,大户不再从当地门店购买,转为向批发商或厂家直接购买;

      16.大部分夫妻店缺乏门店管理、库存管理、资金管理、客户管理知识。

      通常一个镇的种植面积是固化、变动不大的,仅有三几万亩的粮食或水果蔬菜作物,在工业化进程中,作物种植面积很难有增长,但就这点作物面积,却有一二十家农资店围着这些作物“抢食”,可想而知区域内的竞争有多激烈。

      农资店的危机来自于存量市场的博弈,客户不断流失,周边市场流量枯竭,没有新的增量空间,靠原有模式很难做强做大。

      笔者曾经有这么一句:农资行业进入流量竞争时代,你不去抢别人的流量,你的流量就会被别人抢去—这里的“流量”,既是指传统线下客流,也指线上客流。

      作为夫妻店,一家老少的生活靠卖农资所得维持,一旦门店倒闭,一家人的生计都成问题,因此夫妻店是最想把生意做好、最有动力经营下去的。

      但是单店想做大又很困难,在存量市场想做大,要么把周围的店干掉,把他们的市场份额抢过来;要么到别处多开几家店以增加营业额。

      如今多了一种方式:通过短视频、直播、开网店等线上方式拓宽业务范围,引流新客源,扩展所能覆盖的区域和作物面积,增加线上销售额。

      两年前,笔者写过一篇文章【零售商的“蛋糕”,谁都想来“切一刀”】(农资零售商的”蛋糕”,谁都想来切一刀……)——农资店不但要与身边的其它门店竞争,还面临着厂家、批发商直供种植户,农服组织以及线上农资电商来“分羹”的危机。

      在面临渠道扁平化发展趋势下,部分厂家、批发商将自建实体店(或通过收购、参股等方式建立),有些大企业会建连锁农服中心,部分年轻有冲劲的零售店主会朝大零售和连锁模式发展。

      头部农资电商也会采取“线上+线下”方式,采取加盟、分润等方式,加速向线下渗透。

      笔者预判,将会有一批跟不上农资市场竞争形势的传统农资店,在新一轮竞争中倒闭、消失。

      未来5-10年,农资店群体将迎来最大的一轮洗牌潮!

下一篇:豫研科技 油行天下——花生品种豫花40号豫南地区观摩会在驻马店平舆县成功召开 上一篇:串货对销售的影响与控制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