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种业人的最优心理、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类我心理,你是那种心理呢?
2022-04-06  浏览:703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北学苑 ,作者范永田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种业汇聚了很多人,对品种的需求可能不一样,这里从心理学方面概括了种业人有以下几种心理:

      1)最优心理:这是一种追求至善至美的心理活动。拿玉米品种来说,我经常遇到农民对我说:“有没有这样的品种,棒子要大,穗位要低,抗倒性好,抗病性好,既稳产又高产的品种让我种种。”我不止一次解释:“没有这样的品种,每个品种都有优缺点。”但农民总是说:“不是啊,**品种就不错啊!”任我再解释,也无用。毕竟大部分品种都有公司是独家经营的,我不可能提供给他他所要的品种。后来,再有农民这样对我说,我会说:“好啊,我给你个品种,就是这样的品种,你种种试试看。”有知情的朋友对我说:“你这不是坑农害农吗?”我回答说:“这不是,每个品种都有缺点,但农民如果一开始就听说这品种有缺点,他肯定不种。我给他推荐品种,只是试种,也是给品种机会。如果今年表现好。他会说:这是好品种!但如果表现不好,我会说:我再给你一个试试看。”我不是在忽悠农民,这是在推广上检验一个品种。

      我们每年审定将近 1000 个玉米品种,每个品种都能推广开吗?也有部分老板在品种推广上吃过亏,所以见到某一品种有缺点就胆怯,在市场上不敢推。这在推广上就是贻误战机。看到品种倒伏了,说这品种不抗倒伏不能推;看到品种有畸形穗,说是品种不耐高温不能推;看到品种有锈病,说是该品种不抗锈病不能推······如此这样,你会发现:锈病爆发年份,你没有抗锈病品种;高温年份,你没有耐高温品种;倒伏年份,你没有抗倒伏品种;正常年份呢,你的品种丰产性又不行······一根木棒,怎么让它变短?有人说,截一节就是了。但如果拿它跟更短的比,你截的这根是不是还长?正确的做法是拿一根长棒子和它比。种业界的一位朋友打了个比方,我认为很对。什么是好品种?能够适合当地或者超一点对照那怕跟对照持平但有自己的特色,即是好品种。品种好不好,比比就知道。

      2)酸葡萄心理:《伊索寓言》中“酸葡萄”中的故事广为人知:狐狸想吃葡萄,但由于葡萄长得太高而无法吃到,便说葡萄是酸的,没有什么好吃。心理学上以此为例,把个体在追求某一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常降目标贬低为“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这一现象称为“酸葡萄”机制或“酸葡萄”效应。这一心理在一些育种者和一些种业老板身上居多。常常听一些育种工作者说这样的话:**自交系也不过如此。一些种业老板也会说:我们的推广实力差吗?要是我有***品种,我们也能够做大。这就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是酸葡萄心理在作怪。一些育种者喜欢通过贬低(看轻)别人的成果来掩盖自己的不足,不从自身的问题来找原因。像上面这位种业老板只看到别人品种的好,认为别人能把品种推广好,而自己只是运气不佳。

      我这里有一个例子:我有一个亲戚,几十年来一直埋怨运气不佳。二十年前,他经常说:“我要是有 5 万块钱,就怎么怎么样······”十年前,他又说:“我要是有二十万,就怎么怎么样······”而现在,他挂在嘴边的话又换成:“我要是有一百万,就怎么怎么样······”我实在觉得没意思,就打断他的话说:“你不用说了,也不用假如,这辈子你不会有。有 5 万块钱,就用 5 万块钱的方法。有十万块钱,就用十万块钱的方法。有一百万,就用一百万的方法。只管说如果,如果我是国家主席,就怎么怎么样,如果我是联合国秘书长,就怎么怎么样······”我们活在当下,应根据实际情况,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向别人学习。弥补自己的短板,把自己的业务能力提上去,才是自己应该做的。

      3)甜柠檬心理:甜柠檬心理与酸葡萄心理想法正好相反,有些人得不到葡萄,而自己只有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这种不说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或得不到的东西不好,却百般强调,凡是自己认定的较低的目标或自己有的都是都是好的,借此减轻内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在一些育种者身上比较常见。育种者看自己的品种就像看“自己的孩子”,越看越喜欢。这也是人之常情。但对一个品种来说,品种从进入审定环节后,就不是育种者所能够决定了的。到了推广环节,就需要得到农民的认可了。当然,各地区因各地的情况对品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品种都有空间性和时间性,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对品种的需求不同。品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由育种者的偏好决定的。育种者、推广者和需求者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都难免有片面之处。大品种的出现,是天时(气候)、地利(地区)和人和(育种者、推广者和需求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经验表明:出大品种是必然的,但由谁出,什么时候出是偶然的。大品种的出现是由偶然性因素和必然性因素共同决定的。

      4)类我心理:类我心理就是用自己的思想行为标准去衡量别人的思想行为的一种心理。这类心理在一些领导身上很常见。人是具有复杂情感的高级动物,都有七情六欲,在做出判断、选择、决定和行动时或多或少地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现在有许多四十五岁以上(这年龄段的人正是领导的黄金时段)的人,童年的生活都不算太好,也都吃过苦,所以对一些贫困的年轻人天然有好感,同时对众多年轻人发出“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感慨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人难担大任,种子行业后继乏人。所谓是同病相怜、英雄相惜,这就是类我心理在起作用。种子行业早已不是处于井喷式增长的阶段,而是回到增量有限且激烈竞争的常态。犹如中国历史上的“后春秋时期”,即将进入“战国时期”。种子行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综合实力的竞争。不是中小企业招不到人的问题,而是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人才向实力雄厚方流动的问题。对于中小企业,不仅无法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甚至随着各种开支和成本不断上涨,连维持运营都步履维艰。对于中小企业还想像过去弄两亩地,招两人组成团队来搞育种,幻想选育出一个差不多的品种,或者招几个人组成销售团队,搞点套包种子或拿别人几个品种就运作。也许在短期也能活下去,甚至可以活的很好。但在长期的种业竞争环境下,必然要败下阵来。对中小企业的领导,在选用和培养年轻人方面,应尽量减少类我心理对自己的影响,客观选人、科学育人,让自己的企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种子行业尤其是种子研发是一项科技含量极高的系统工程。由于历史的原因,种子行业的入围门槛低,造成从业人员形形色色、良莠不齐。

      种业竞争虽大浪淘沙,但也时势造英雄,天下英雄出吾辈。振兴民族种业,我们义不容辞,虽任重而道远!

下一篇:3 人以内的小育种单位(公司)的“生存指南” 上一篇:串货对销售的影响与控制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