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你被忽悠了吗?VC十大忽悠用语
2012-10-01  浏览:277

  5、我们最看重的是团队。

  每家VC都有自己的投资准则,包括投资领域、投资额度、投资阶段、等等,也有各自的评判项目的标准。可是,几乎所有的VC,都会声称自己评判项目的标准中,最重要的是“团队”。

  这句忽悠话不知道让多少创业者误入歧途,很多创业者为了便于向VC融资,创业之初就拼凑所谓的“梦幻团队”,这样的团队绝大部分是很难产生预期的公司经营方面效果的,当然也对融资没有帮助。现在VC基本都一窝蜂地看传统行业的成熟项目,这些项目的创始人团队和管理团队很多甚至是农民企业家,没什么学历,不懂什么管理学,有的是一身的市场打拼经验、胆子和魄力。他们在5年前、10年前创业的时候,没有人会说他们“团队很强”。甚至像Google、腾讯、百度、等成功企业,当初创业的时候,又有谁说过他们的团队很好,VC投资的时候,这些创业的毛头小伙怎么看都不是“团队很强”。

  所以,“团队很强”其实有点儿“事后诸葛亮”的意思,对一个成功的企业,说不清它怎么成功的,就可以归功于“团队很强。”另外,从那些成功的企业里出来的人,在VC眼里,也可以作为好的团队的必要条件,可是这些所谓“团队很强”的团队,除了拿VC的钱方面比较成功之外,到底有几家把公司做成功了呢?连续创业成功的创业者又有几个呢?

  VC说“我们看重的是团队”,其实这不是一句完整的话。尽管他们也许确实是投资这个团队,但创业者千万不要以为VC不会炒掉你,也许VC是因为你和你的团队才决定投资,似乎没有理由炒掉你,但VC隐去的后半句是:“如果公司运作良好,我们是投资你们的团队,否则,我们会炒掉你,因为没有谁是不可缺少的。”

  VC看项目就跟姑娘相亲找对象一样:VC说看重的是团队,就像姑娘说看重的是小伙儿的人品;VC说你的团队不错,就等于姑娘说小伙子“人好”。可大家都知道,只有没钱、没好工作、没好家境、没长相、没学历……什么都没有的人,才会被姑娘用“人好”来“夸奖”的。因此,当VC真的这么“夸”你的时候,你也就知道他其实是想说什么了。

  跟这个忽悠用语类似的还包括:“我们不会干预创业者对企业的管理。”“我们评估项目主要看三点:第一是人、第二也是人、第三还是人。”“我相信你们的团队可以把公司带到上市。”通常情况下,潜台词是:“你们这帮傻帽,要是能把公司做大,算我瞎了眼!”

  6、我们的基金投过xxx等很多成功的项目。

  几年前,VC在国内还是新鲜事物的时候,拿着大把美元的外资VC是大爷,融资的企业得求爷爷告奶奶才能找到机会跟VC见上一面。现在的世道反过来了,在国内A股和创业板的催动下,满世界都是投资公司、VC基金、个人投资者。只要是好项目,就轮到项目方做大爷了,该投资人、VC做自我推介,说服创业者来接受他的投资、拿他的钱。

  这个时候就是投资人之间的竞争了,他们比拼的是什么呢?除了投资价格之外,主要就是所谓的“实力”和“业绩”了。说到实力,最重要的就是资金规模了,这个外资基金有优势。一般的外资VC基金动辄3、5亿美元,有些甚至超过10亿美元。而本土的大部分人民币VC基金,盘子只有3、5个亿人民币,超过10个亿也不多。于是乎,VC在各种场合,鼓吹自己的时候,开口就会说自己手下管理着几只基金、合计有多大规模。可是这家VC管理的基金是面对全球投资、还是专注中国?真正可以投资在中国的比例有多少?单个项目能够投资额度有多大?这些才是创业者关心的。

  另外,VC的业绩不是表现在管理多少钱、投了多少项目,而是成功了多少个,回报情况怎么样。很多VC就靠着5年前、10年前的某个成功项目赚足名声,满世界忽悠,可是从此再也投不到一个像样的项目了;还有很多VC就靠着“傍大款”,跟着大牌VC屁股后面投,也能侥幸拣点漏;也有很多“成功”的VC,只做2、3轮投资,甚至只做pre-IPO投资,1、2年之内没有上市可能的项目根本不看。不要看VC吹嘘自己的投资业绩有多么成功,只需要问他几个小问题:“您公司上一个成功的项目是几年前上市的?是在第几轮投资进去的?投资后多久上市的?您本人有过成功的项目吗?”

  跟这个忽悠用语类似的还包括:“我们有20家公司IPO了。”“我们正在募集一个20亿的人民币基金。”“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投资失败的案例。”通常情况下,这类忽悠的潜台词是:“这么牛逼的VC,怎么听起来不像我们自己啊!”

  7、我们能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帮助。

  VC的钱其实跟别人差不多,比如山西煤老板、江浙富二代,但VC自己绝对不会这么看,他们常常号称他们的钱更有价值,除了钱之外,他们还会附上“增值服务”。

  VC的商业模式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如果把鸡蛋放在10个篮子里,即便打翻了9个篮子,打碎了9个鸡蛋,只要有个1个鸡蛋孵出小鸡,他们就算成功了。实际上,绝大多数VC公司不会只把“鸡蛋”(资金)放在10个“篮子”(被投资企业)里的,通常甚至VC公司的一个合伙人都需要做“照顾”10多个左右的“篮子”——做企业的董事会成员。VC合伙人要是能够为每家企业每月花5到10个小时去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就算是谢天谢地了。这些VC每天还要忙着见一大堆新项目,国内国外、省内省外、飞来飞去的,能够带来的“增值服务”可能仅仅是为企业省了一点儿广告费而已。

  当然,也有少数真的能够提供增值服务的VC,但数量少得可怜,应该不超过十分之一。如果某个VC碰巧刚好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或者认识某个不错的职业经理人,也许还真的很给企业提供一点帮助。这些有价值的VC通常有过多年创业并成功的经历,但他们中的大部分远离企业经验多年,对市场的感觉已经与实际脱节。绝大部分VC所谓的“行业经验”,真实情况是这样的:你做新能源的,他也认识一个煤老板;你做医疗器械的,他投资过保健品公司;你做B2C电子商务的,他看过十几家垂直B2B网站。最可怕的是那种投行出身或VC公司成长起来的VC合伙人,他们毫无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却可以拿被投资企业做试验田,给企业提供所谓“战略规划”方面的“增值服务”,常常会把企业整到沟里去。

  跟这个忽悠用语类似的还包括:“我们在这个行业有很多经验。”“我们能够给公司带来战略价值。”“我们跟红杉、鼎晖这些VC也很熟,跟摩根、高盛这些投行的人很熟,以后的融资、上市我们很容易搞定。”通常情况下,这类忽悠的潜台词是:“我们其实都是MBA出身,做过几年投行券商,没有经营过企业,什么行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我们统统不懂!赶紧上市捞一笔就好了。”

下一篇:怎么对付公司里“出色的混蛋”? 上一篇:串货对销售的影响与控制
2/3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