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连麦5号
2010-11-25  浏览:3112

一、审定编号  苏审麦201004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灌99-8”,由江苏省灌南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陕229/小偃22,于2005年育成,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9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亩产498.1公斤,较对照淮麦18增产0.4%。2009-201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2.1公斤,较对照淮麦20增产3.5%。

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前期生长较慢,冬季抗寒性较好,抗倒春寒性一般。分蘖力和成穗数中等。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剑叶短挺,穗层整齐,熟相好。纺锤型穗,结实性好。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32.5天,较对照淮麦18迟熟1天;株高84.8厘米,每亩有效穗37.2万穗,每穗35.0粒,千粒重40.5克。接种鉴定结果:感赤霉病、纹枯病,中抗白粉病,抗黄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006-2009年度三年平均结果:容重812克/升,粗蛋白含量14.1%,湿面筋含量31.1%,稳定时间6.6分钟;2008年容重823克/升,粗蛋白含量14.0%,湿面筋含量31.0%,稳定时间7.8分钟。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最适播期为10月5-15日。

2、合理密植。基本苗每亩15万株左右,肥力水平偏低、稻套麦直播或迟播适当增加。

3、肥水管理。高产田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五氧化磷8公斤左右,氧化钾8公斤左右。氮肥施用掌握基肥、平衡肥与拔节孕穗肥的比例以5∶1∶4为宜。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控制和减轻纹枯病发生。及时化学除草,中后期做好赤霉病、纹枯病及蚜虫等病虫的防治。

5、及时收获。蜡熟末期抓紧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下一篇:天津市第二十四次品种审定申报通知 上一篇:中黄19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