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2008年广东审定蔬菜品种
2009-04-19  浏览:908

绿胜3号丝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8001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双青///乌耳/棠下//棠东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品种。植株生势强,分枝性较强,中迟熟。瓜长棍棒形,深绿色,长52.1~52.6厘米,横径4.57~4.74厘米,肉厚1.47厘米,棱沟中等,墨绿色。单瓜重362.9~385.3克,单株产量1.35~1.36公斤;肉质脆,风味微甜,商品率91.32%~92.99%。感观品质鉴定为优,品质分85分。理化品质检测结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4克/100克,粗蛋白0.68克/100克,维生素C含量184毫克/公斤,粗纤维0.8克/100克。抗病性接种鉴定为中抗枯萎病。田间表现抗白粉病、霜霉病和炭疽病;耐寒性强,耐热性、耐涝性及耐旱性较强。

产量表现:2006年春季参加省区试,总产量平均亩产1782.18公斤,比对照种绿胜2号增产14.9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产量441.15公斤,增产20.7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6秋季复试,总产量平均亩产1865.76公斤,增产16.8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产量496.52公斤,增产13.70%,增产达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⑴春植播种期2~4月上旬,秋植7月中旬~8月;⑵亩植1000~1700株为宜;⑶盛收期每采收2次追一次肥;⑷适时引蔓、整枝、摘叶;⑸连续阴雨天辅以人工授粉;⑹注意防治霜霉病、疫病、瓜实蝇(针蜂)、美洲斑潜蝇等。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绿胜3号丝瓜为杂交一代品种。植株生势强。中迟熟。产量较高,品质优,商品率91.32%~92.99%。中抗枯萎病。区试田间表现抗白粉病,霜霉病和炭疽病;耐寒性强,耐热性、耐涝性及耐旱性较强。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万宝丝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8002

选育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开发公司

品种来源:A67-1/A98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较强,叶绿色。全生育期81~113天,播种至初收春季67天、秋季43天。第一朵雌花着生节位9.1~15.6节。第一个瓜座瓜节位12.5~18.9节。瓜长棍棒形,深绿色,长53.2~58.2厘米,横径4.51~4.78厘米,肉厚1.50厘米。棱沟中等,墨绿色。单瓜重366.7~406.8克,单株产量1.45~1.47公斤。肉质脆,味微甜,商品率91.08%~94.37%。感观品质鉴定为良,品质分81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6克/100克,粗蛋白0.76克/100克,维生素C 242毫克/公斤,粗纤维0.7克/100克。高感枯萎病。田间表现抗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耐热性和耐涝性强,耐寒性和耐旱性较强。

产量表现:2006年春季参加省区试,总产量平均亩产1931.18公斤,比对照种绿胜2号增产24.5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产量460.33公斤,增产25.9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秋季复试,总产量平均亩产2072.71公斤,增产29.8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产量646.94公斤,增产48.1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⑴播种期:春植2~3月,秋植7~9月;⑵实行水旱轮作,高畦种植,畦宽包沟1.7米,双行植,株距约40厘米,亩植约1800~2000株;⑶种植前施足基肥,亩施磷肥75公斤,收获期每采收一次,追肥一次;⑷特别注意防治枯萎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万宝丝瓜为杂交一代品种。植株生长势和分枝性较强。中熟,产量高,品质较好,商品率91.08%~94.37%。高感枯萎病,田间表现抗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耐热性和耐涝性强,耐寒性和耐旱性较强。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枯萎病。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翠丰丝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8003

选育单位: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

品种来源:G-360-5-6-7-9/L81-5-3-2-9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品种。植株生势强,分枝性较强,叶片绿色。从播种至始收秋季44天,春季68天,全生育期81~114天,延续采收期37~46天。第一朵雌花着生节位10.3~18.4节,第一个瓜座瓜节位13.6~20.1节。瓜长棍棒形,深绿色,长56.1~59.2厘米,横径4.43~4.80厘米,肉厚1.62厘米。棱沟中等,墨绿色。单瓜重390.4~413.1克,单株产量1.61~1.75公斤。肉质脆,风味微甜,商品率91.53%~93.88%。感观品质鉴定为良,品质分78~79分。理化品质检测结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3克/100克,粗蛋白0.83克/100克,维生素C 201毫克/公斤,粗纤维1.0克/100克。抗病性接种鉴定为感枯萎病。田间表现抗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耐热性强,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较强。

产量表现:2006年春季参加省区试,总产量平均亩产1923.83公斤,比对照种绿胜2号增产24.0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产量474.73公斤,增产29.9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秋季复试,总产量平均亩产2121.61公斤,增产32.9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产量541.71公斤,增产24.0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⑴播种期春植1~3月份,秋植7~9月;⑵基肥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公斤,饼肥1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⑶株行距50×480厘米,每亩定植500株;⑷特别注意防治枯萎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翠丰丝瓜为杂交一代品种。植株生势强。中熟,丰产,品质较好。感枯萎病。田间表现抗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耐热性强,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较强。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枯萎病。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东方神剑辣椒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8004

选育单位:广州市绿霸种苗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萍椒3号/河南98-131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40.1~52.5厘米,开展度58厘米,叶片小,中熟。播种至始收春季98天,秋季78天,全生育期139~150天。始花节位9.4~11.3节,果实羊角形,青果绿色,熟果大红色。果面平滑,无棱沟,有光泽。果长14.5~17.4厘米,横径2.36~2.89厘米,肉厚0.28~0.81厘米,单果重31.2~44.8克。微辣,商品率97.45%~99.60%。感官品质鉴定为优,品质分87~88分。还原糖含量为2.25克/100克,维生素C含量2320毫克/公斤,粗蛋白0.76克/100克。中抗青枯病,感疫病。田间表现抗病毒病和炭疽病;耐热性和耐旱性强,耐寒性和耐涝性中等。

产量表现:2006年春季参加省区试,总产量平均亩产752.96公斤,比对照种粤椒3号增产71.7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产量426.30公斤,增产99.4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秋季复试,总产量平均亩产1725.05公斤,比对照种辣优8号增产14.2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产量520.27公斤,增产3.67%,增产未达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⑴该品种适宜春、秋季露地和保护地栽培;⑵苗期春植55~60天,秋植25~30天;⑶注意轮作,施足有机质基肥,增施磷钾肥;⑷采用双行单株种植,规格为50×33厘米,每亩2600~3000株;⑸采果前3~5天重施一次水肥,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⑹及时摘除侧枝,盛产期搭架护果;⑺注意防治疫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东方神剑辣椒为杂交一代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中熟,产量高,品质优,商品率高。中抗青枯病,感疫病。田间表现抗病毒病和炭疽病;耐热性和耐旱性强,耐寒性和耐涝性中等。适宜我省绿皮尖椒产区春、秋季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疫病。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盛丽辣椒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8005

选育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农业科学试验中心

品种来源: BY13/H13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51.3~55.7厘米。中熟,播种至始收秋季84天,春季101天,全生育期139~150天,第一朵花着生节位11.8~13.7节。果实羊角形,无棱沟,果面平滑,有光泽,青果绿色,熟果大红色。果长14.3~17.8厘米,横径2.54~3.15厘米,果肉厚0.27~0.83厘米。单株产量0.47~0.48公斤,单果重30.1~53.1克。味微辣,商品率96.96%~99.80%。感观品质鉴定为良,品质分80分。还原糖含量2.25克/100克,维生素C 1970毫克/公斤,粗蛋白0.72克/100克。感青枯病和疫病。田间表现抗病毒病和炭疽病;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强。

产量表现:2006年春季参加省区试,总产量平均亩产497.78公斤,比对照种粤椒3号增产13.51%,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前期产量220.37公斤,增产3.12%,增产未达显著水平。2006年秋季复试,总产量平均亩产1741.11公斤,比对照种辣优8号增产15.3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产量490.51公斤,减产2.26%,减产未达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⑴春植1~2月,秋植7~8月播种,每亩用种量15~30克,苗期约30天左右,苗高15~18厘米即可定植;⑵株行距为30×45厘米,秋季可采用双行双株种植,每亩定植2800~3500株;⑶采收前7~10天施一次重肥;⑷封行后插竹护果,摘除第一分叉以下的侧芽,保持通风透光;⑸特别注意防治青枯病和疫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盛丽辣椒为杂交一代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中熟,商品率高,品质较优,丰产性较好。感青枯病和疫病,田间表现抗病毒病和炭疽病;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强。适宜我省辣椒产区秋季种植,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青枯病和疫病。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广椒6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8006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科集团良种苗木中心

品种来源:泰国053/湖南046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40.9~52.1厘米,开展度59.8×62.6厘米。中熟,播种至初收秋季77天,春季99天,全生育期139~147天。第一朵花着生节位10~11.6节。果实羊角形,深绿色,光滑,微皱,有棱沟和光泽。果中等大,单果重20.5~22.7克,果长13.2~15.0厘米,宽2.11~2.25厘米,肉厚0.24~0.28厘米。单株产量0.53~0.60公斤,商品率95.5%~99.50%。味微辣,感观品质鉴定为良,品质分83分。理化品质检测结果:还原糖含量1.72~1.97克/100克,维生素C 1220~2320毫克/公斤,粗蛋白0.74~0.78克/100克。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为中抗疫病,感青枯病。田间表现抗炭疽病和病毒病;耐寒性强,耐热性较强,耐旱性和耐涝性中等。

产量表现:2005年秋季参加省区试,总产量平均亩产1762.57公斤,增产4.83%,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前期产量710.35公斤,增产17.6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春季复试,总产量平均亩产585.22公斤,增产33.4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产量242.22公斤,增产13.35%,增产未达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⑴春植1~2月播种,采用塑料薄膜防寒育苗,4~5片时移植大田;⑵保持土壤湿度70%~80%,每采收一次亩施磷酸二铵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⑶浅中耕,封垄前培土;⑷特别注意防治青枯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广椒6号辣椒为杂交一代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中熟,果实羊角形,商品率95.5%~99.50%。味微辣,品质较好,中抗疫病,感青枯病。田间表现抗炭疽病和病毒病;耐寒性强,耐热性较强,耐旱性和耐涝性中等。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青枯病。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下一篇:2009年天津市批准引种品种简介 上一篇:中黄19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