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吉农莎8号
申 请 者:吉林农业大学
育 种 者:吉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2014年以外引种质FY1为基础材料,对块茎进行EMS诱变,经过系谱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出苗到成熟115天左右,植株丛生,株型分散,单叶互生、叶片狭长,针形,叶绿色,表皮深黄色无光泽,株高106.0 厘米。须根系,根系发达,有效分蘖17.5个,块茎长椭圆形,鳞片多,百粒重94.78 克,单株块茎68.5 个,着生集中。块茎粗脂肪 22.60 %,粗蛋白5.41 %,粗淀粉29.4 %,总糖59.1 %,油酸含量 69.1 %,亚油酸含量 12.4 %。田间自然发病调查,未见病害发生。
产量表现:2023~2024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169.51公斤,比对照品种中油莎1号增产10.61 %。2024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955.33公斤,比对照品种中油莎1号增产8.29 %。
栽培技术要点:
1.整地施肥:选择沙地土壤,整地起垄,施足底肥,每公顷施用硫基复合肥(N:P2O5:K2O=12:18:15)800公斤左右,也可以施用部分底肥,生育期内以水肥一体化方式分次追施。2. 浸种催芽:选取饱满、无虫口、整齐一致的块茎,温水浸泡48~72 小时催芽处理;也可以干播。3. 播种:土壤10 厘米耕层温度稳定在12℃以上时播种,一般为5月中下旬。播种深度为镇压后3~5 厘米。4. 种植密度:行距60~65 厘米,穴距10~13厘米,每穴1~2株,每公顷保苗14万~16万株。5. 叶面肥:分蘖初期,结块茎初期、中期喷施中微量元素叶面肥。6. 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在苗期、分蘖中期及后期,趟地2~3次,若遇到干旱及时灌水,以防止分蘖数减少,影响产量。7. 收获: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茎叶变黄,地下块茎中白色块茎占比≤5%时收获,收获期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采用机械收获,收获前先将地上部茎叶割掉,晒干,打包离田。
认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吉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指南-油莎豆》,通过认定。适宜吉林省中西部具备水浇条件沙壤土地区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