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8月中旬,在全椒县襄河镇八波村和邱塘村部级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里,一眼望不到边绿意葱葱。在专家指导下,这里推广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并推广宽行窄株栽插等高产技术,水稻长势喜人。 “过去农民耕作的随意性较强,习惯稀插,常常导致水稻亩基本苗不足,产量难以提升。 ”全椒县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强化类似的粮食增产技术集成应用,可以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各类技术“短板”,迅速提高产量。
“这些技术从选择合适的种子,到机械化收获,覆盖生产全过程。 ”农业专家介绍。今年夏种中,滁州抓好高产优质抗逆品种引进、水稻肥床旱育壮秧、宽行窄株栽插、机插秧、玉米“一增四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叶龄模式精确定量栽培、抗灾避灾防倒等技术集成配套应用。特别是“水稻品种调优及配套技术”、“江淮东部地区水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等一批切合实际的本土科技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各类高产示范片成为技术推广的平台。今年滁州组织实施了百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全市落实超级稻百亩试验(攻关)田16个、千亩核心试验区13个、万亩集成技术示范区11个、示范推广辐射区207.2万亩;玉米生产安排20万亩玉米振兴计划核心示范区。
“当前存在部分水稻茎蘖数不足,水稻后期病害防治压力大等问题。”滁州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已到了重要时期。下一步将重点做好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确保已经取得的有效穗不因病虫危害而减少。选用对路农药,开展科学防治,坚决打好病虫防治硬仗。重点施好水稻保花肥和根外追肥,实现攻粒数、攻粒重的目标。(记者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