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何清海委员与他的种子事业
2011-06-20  浏览:291

来源:四川新闻网-眉山日报

    第一次见到市政协委员何清海,是两年前在我的办公室,他与政协的几个同志一起讨论民情。深灰色的衬衫扎在裤腰里,皮带扎得高高的,衣袖也卷得高高,说到建立种子储备机制,他显得有些激动,黝黑的脸上也多了份严肃。这一面,他给我的印象是朴实、干练、有魄力。

  两年后,在何清海简洁、明朗的办公室,近距离接触了这位眉山有名的“种子专家”。还是深色调的朴素着装,还是高高卷起的衬衣袖子,顿感亲切。

  (一)

  1974年,品学兼优的何清海被推荐到乐山农校上学,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1953年,何清海出生在东坡区太平镇(永寿镇)张朝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田间劳动赋予了他勤劳与质朴,坚韧与倔强的品性。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何清海最深切的体会就是“吃不饱”。他这样说:“即使到了70年代,我所在的那个还算富足的村子里,每年都还要差一两个月的粮食,靠吃红薯等杂粮或是找亲戚接济维持。”这种饥饿感迫使何清海产生了走出农村的强烈愿望,虽因身体原因没能推荐上大专,但乐山农校对他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学好专业,为农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让他们吃饱饭”,这是何清海上农校后一个最朴质、最真实的愿望。1976年乐山农校毕业后,他又进入湖南农大进修,专攻遗传育种专业。谈及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枯燥、艰辛的专业时,何清海摊开他那双粗糙的大手:“可能是因为自己是农村里走出来的,回到田间就感到很自在。从1974年离开农村到现在已经三十年没有干农活儿了,手掌上的茧子依然磨不掉,想想自己这辈子可能都要跟泥巴打交道了!”

  1979年,何清海回乐山农校当了老师,教授遗传育种与生物统计两门课。在教书的同时,他一直坚持育种研究。在教学、行政管理、育种之间穿梭。每年,他都要自筹资金,在学校附近租四五亩水田,利用业余时间和暑期搞他的育种科研。说到育种,何清海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关爱:“我们在科研上主要是培育新的杂交水稻品种的亲本,生产出比现有品种更有优势、稳定的亲本往往要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能获得,而要培育出一个稳定、优质、适于推广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也就是父本与母本结合产生的孩子,往往要花好多年时间,进行几千甚至几万个组合的杂交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何清海培育出了辐优130高产优质杂交水稻,1997年通过了省级审定,并成为四川省重点推广品种。该品种1997年获得了眉山地区行署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辐优130在何清海老家东坡区太平镇(现在的永寿镇)推广。此前,当地粮食亩产量偏低,粮食仍有部分缺口。该品种推广后,粮食生产大幅度提高,彻底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此时的何清海站在金灿灿的稻海边,脸上略带笑意,“让家乡百姓吃饱饭”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以后辐优130在四川、重庆等省市大面积推广,直到现在该品种仍然是眉山、成都、德阳等地最受欢迎的品种。

  (二)

  2000年,何清海经历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个转折点。2000年以前,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种子经营权属于国营种子公司,部分科研机构可以经营自己培育审定的种子。之后,政策开始松动,一些私营业主纷纷进入种子经营行业。趁着这股东风,何清海告别了三尺讲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四川裕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个教书匠搞公司,不少人视为天方夜谭。没有国家的项目支持,没有雄厚的资金积累,一切从零开始,何清海没有畏惧。他凭着自己扎实的科研实践积淀,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

  “扎扎实实做事,做我们的专业,发展我们的事业”这是何清海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经营公司的理念。农业科研,是何清海一直坚持的。即使搞了公司,当了老总,也丝毫没有懈怠。30年来,他已育成通过省级审定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10个。其中四川省重点推广品种一个,国家级示范推广品种3个。这些杂交水稻新组合广泛应用于我省和我国南方地区水稻生产。截至2010年,共计推广面积达4000余万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6亿余元。说到自己的产品,特别是宜香99E-4,何清海满脸欣慰:“有一次我去广西一个壮族寨子,当地老百姓得知自己种的水稻就是我培育出来的,都对我竖起大拇指,还争着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做客。又是敬酒,又是唱歌,热闹得很。”自己的科研成果被推广,受到老百姓的如此称赞,这是何清海最欣慰的。目前,宜香99E-4以其米质优良,米饭清香,柔软可口等优势,成为四川、广西、云南等省的主要推广品种,并荣获四川省农业厅第三届“稻香杯”一等奖。

  “种子育繁推一体化”是何清海对自己公司的定位,也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我们有自己的技术专利,销售的是我们自己研发、生产出来的种子,这是我们在众多种子公司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研发是何清海最看中的环节,公司每年将利润的20%至30%投入到科研育种,打造核心竞争力,而他本人也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研发培育上。虽然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研发部,有了专门的研发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但何清海还是一如既往地忙碌田间。从育种方案的制定到材料的选择,再到新组合的鉴定,何清海总是亲历亲为,丝毫不懈怠。

  现在,公司已在东坡区多悦、悦兴、修文等乡镇拥有自己的核心种子生产基地和科研育种基地,但他并没有满足于当地的一季稻种子培育,还在海南三亚建立了四川裕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南繁育种基地。每年8月底,这边的水稻种子收割后,何清海一班人就马不停蹄把种子带到三亚,继续育种,这一忙就要到第二年的3月。“眉山的气候只适宜播种一季水稻,在我们收割后,刚好还可以在三亚接着种两季稻,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我们的育种培育时间。”

  (三)

  在何清海的种子生产基地,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何老师、何教授。一声“何老师”,加上信任与期盼的眼神,何清海感觉身上的担子沉沉的。他一直把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扶贫工作视为自己的一种社会责任,目的是要帮助农民致富增收。于是,他在基地又当起了老师,搞起了农民培训,并亲自指导基地农民从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经过他的培训,不少农民成了制种技术能手,不少农户依靠科学制种脱贫致富。在他的努力下,基地种子生产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年为基地农户增加纯收入500?800万元。除了技术投入与农技培训外,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他十分关心的。几年下来,他赞助基地道路修建和沟渠维护的资金累计10万余元。

  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何清海没有忘记自己政协委员的身份,他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履行自己的职责。从委员大会发言到民情与建议,再到提案、调研、视察,何清海都非常热心,积极参加。2007年,在市政协二届三次会上,《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水稻制种产业大市》的大会发言受到市委书记蒋仁富的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2009年,《关于启动我市救灾备荒水稻种子贮备工作的建议》以《民情与建议》报送市委、市政府参阅,引起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

下一篇:海南剧毒农药、假种子一度泛滥,农药专营迫在眉睫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