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海南为何频频发生伪劣种子现象?
2011-06-13  浏览:344

来源:南海网  作者:范子军

  “辣椒种子是假的,150亩辣椒地全毁了,亏了100多万,叫我们怎么活啊?”6月10日上午,东方市大田村清水沟的5户椒农向本报哭诉,他们怀疑去年在海口市大兴西路农家乐种子行买到了不合格辣椒种子,致使种植的150亩“艳红”朝天椒11个月里只结了少量畸形果,卖价不及其他辣椒的四分之一,损失惨重。(6月11日南海网)

  假冒、劣质种子、农药曾经猖獗一时,给“三农”造成重大危害,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综合整治,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有效地保障了农民利益和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然而,近年来伪劣农资坑农现象在少数地方又有所抬头,去年海南就发生了疑似劣质种子导致的五千亩西瓜绝收事件;6月初东方今报披露,河南叶县数百亩土豆因施用三无假种子,“收的没种的多”;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江苏连云港出现了大面积的“石头西瓜”,同样缘于种子质量问题……

  假冒伪劣种子、农药死灰复燃,如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加以遏制,后果很严重。一方面,经过多年的调整、变革,农村连片种植越来越普遍,一旦伪劣种子、农药侵入,比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种植造成的损失无疑更为惨重,像东方5户辣椒种植户一下子就亏掉了上百万,对受害农户的杀伤力之大不难想象;另一方面,尽管国家免除了农业税费,但出于农业生产收益率低等多重因素考虑,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伪劣种子、农药让人防不胜防,势必进一步挫伤农民种田热情,不但会引发农副产品市场的强烈波动,而且可能威胁到全国的粮食安全大局;同时,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造成农民减产甚至绝收,不仅直接危及农民的生计,更可能埋下不安定的种子,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近年来餐桌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引起有关各方高度重视,一系列严厉监管措施陆续出台。防止假冒伪劣种子等农资商品坑农,就要像重视餐桌安全一样重视农业安全。这固然首先要求广大农户增强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不从非正规经营渠道购买种子、农药等,特别是对于“三无”种子、农药更要毫不犹豫拒绝;农业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和农技指导服务,既要毫不手软地打击售卖伪劣农资商品的不法行为,更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力度,特别是帮助农户把好新品种的引进关和培育关。从目前披露的一些种子事件来看,有不少情况并非种子假冒或者劣质,而是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不适宜,或者某些改良品种尚未经过充分试种、进入推广阶段,因此,引导农民科学育种、避免盲目引种同样相当必要。

下一篇:中国首届农业全产业链合作盛会农合会招商工作开局良好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