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是我省的农业大县,全县大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2万亩,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常年需求量68万公斤左右。泸县也是川南最大的种子生产基地。2011年,我省有六家种子企业在该县落实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面积12000多亩。为深入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促进全县种业健康发展,今年,该县突出抓好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种子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标语等形式,结合农业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等活动,积极向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农业技术,既普及了种子法律法规知识,又提高了广大群众对优良种子的选择、鉴赏能力。
二是进一步规范种子生产和经营秩序。一方面,加强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科学规划,强化对在本县从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企业的资格审查,及时签发审核意见,并经省农业厅核发生产许可证后方可在本辖区进行生产。对生产品种、隔离条件、制种农户的合同签订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做到生产有秩序,质量有保证,农户有效益,确保制种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全县种子经营网点经的营业执照、销售委托书、协议书等材料进行认真审查,手续齐备的方可从事种子销售。并对所销售的种子实行备案登记,发现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手续不全或失效的其种子不予备案,上年发生质量问题不配合处理、信誉度不高的其种子也不予备案。
三是进一步强化种子市场检查力度。为继续深入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该县从1月20日至4月20日,在“两杂”种子销售关键时期,由种子管理站、农业执法大队、植保植检站、科教股、镇农技站等部门组成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安排专用执法车辆对全县种子经营市场开展全面检查,对进入市场的末审定品种、假冒伪劣品种、散装种子和无证经营者及时进行制止、没收,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保证了种子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