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种子管理站 报道
根据甘肃省“种子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和4月1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全省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工作会暨种子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电视电话会议,按照我市种子管理工作实际,市农业局制定了《定西市2011年种子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下发各县(区)。结合春耕生产,农民用种进入高峰季节,市种子管理站协同各县(区)种子管理站对全市的种子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对全市的种子生产、经营企业、门店进行彻底的摸底、登记;二是检查经营手续是否齐全;二是检查经营者特别是分支机构是否备案登记;三是检查种子标签、经营档案、委托经营管理、种子来源、包装、品种审定及授权经销情况;四是检查是否超范围和超区域经营种子;五是检查经营者是否掺杂使假和销售不合格种子;六是加强质量抽检,对大宗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进行了抽样检验。
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车辆105车(次)、种子执法检查人员360人 。通过检查,全市共摸清、登记种子生产企业39家,经营企业44家,经营门店227家;检查经营档案850份,其中无备案玉米、油菜种子309.4 Kg;标签1050份;扦取玉米、小麦、胡麻等农作物种子样品230份,对抽检的种子样品,各县(区)及时做了检验,对不合格的种子及时进行了处理;查扣无标识玉米种子4822Kg,过期蔬菜种子13袋,对查出的不合格种子依法进行了没收; 查出已停止推广、退出市场的玉米种子中单1号248.5Kg;无培训合格证经营门店140家,对不合法经营门店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对已到期未续办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两家马铃薯企业予以注销。同时根据举报,配合省执法检查大队对安定区内官镇销售的中甘21号甘蓝种子侵权问题进行了查处,并抽取玉米种子真实性检测样品4份,送省执法大队进行确认检验。对检查中存在问题的企业、门店,市种子管理站督促相关县种子管理站对其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予以整改,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将联合有关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和经营资格。通过以上检查,规范了我市种子经营市场,整治了部分违法经营店部,为确保“放心种子”入田到户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虽然我市在种子管理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市种子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对委托经营门店的培训还没有落到实处,有些经营量少的经营户专业素质低,对种子的辨识能力差,但拒不接受培训。二是部分县区把关不严,对委托经营登记备案制度执行不严,有个别门店仍在未备案经营。三是一些经营户受利益驱动,销售过期蔬菜种子,甚至有“三无”流动摊点经营蔬菜种子,如内官镇的中甘21号甘蓝种子。安定区内官镇甘蓝生产现已步入产业化轨道,一旦种子出现问题,对广大菜农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四是对品种退出的查处不及时、不彻底。省上明令停止销售的玉米品种“中单2号”在临洮县仍在销售。五是对部分种子企业摸底工作做得不够, 尤其是马铃薯基础薯生产企业,对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品种、繁殖代数、贮藏能力、脱毒薯的质量等了解不够,脱毒薯的质量检测问题尤其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有的是种子管理部门自身的问题,有的是资金短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