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中国的种业发展并非没有希望
2011-02-28  浏览:259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评论员 龙军

  一个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个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两位农业科学家研制的水稻、玉米新品种,如果在现有水稻、玉米地里普及种植,仅增产的部分即可养活数亿人。这些本土农业科学家,给农民增产增收带来了福音,也给中国的种业发展带来了希望。

  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一定的合力,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何况基础本来就不差的种子产业。

    但是,过去一度时期,中国的种子市场已有被外资垄断的趋势,一些地方的大豆种子、玉米种子、蔬菜种子等市场,几乎完全被外资种子所左右。一方面导致了“天价种子”的出现,一方面使中国种子产业面临极大冲击,有的地方种业企业被迫停业、破产,甚或沦为外资占领中国市场的帮手。

  从袁隆平、李登海等诸多优秀的民族科学家们所创造的奇迹来看,他们在种业方面的研究成果足以领先世界。而且,我们曾经以供销社系统、农业系统自上而下构建的种子生产供应体系,其庞大性和健全性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可以说,在种子产业发展上,我们是要技术有技术,要体系有体系。但为什么在市场开放的环境中,又会搞得如此被动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在否定过去那一套老机制,进而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没有给予自身种业体系市场培育和扶持的足够重视,让很多地方很多种业企业并非在同一个市场起跑线上赛跑,致使很多种业企业被迫掉队甚或被淘汰出局。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没有对国内研究出的种业成果在普及推广上的足够重视。比如杂交水稻,如今科学家们正在向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迈进。可以说,中国的超级稻研究已经大大地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超级稻技术研究的进展,我们的普及推广进展就不是那么理想。据了解,我国推广种植第一期超级稻的面积才几千万亩,推广种植第二期超级稻的面积才几百万亩,而第三期的技术推广几乎还没有规模化起步。相对于中国4.4亿亩水稻面积而言,超级稻的普及推广任务还十分艰巨。

  中国是人口大国,无粮不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恰好中国又是农业大国,粮食自给自古有之。然而,在当今市场机制下,如若弄得我们反而产生危机,那我们就该审视一下这种机制中需要改良和弥补的地方了。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笔者以为,这将对扶植和整合中国的种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中国的种业发展希望在即。

下一篇:或已透支未来业绩 种子股谨防见光死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