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科技新闻网 作者:王保军
2010年磁县及周边县市种植的夏玉米,部分地块出现严重的果穗秃尖、缺粒现象,造成一定幅度的减产。通过下乡调查,一些品种果穗秃尖长度达3~5厘米,农户一般减产幅度在3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50%以上。根据下乡调查结果并汇总分析,今年夏玉米出现秃尖缺粒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7月份高温干旱 由于今年春季低温,小麦收获期推迟一周左右,夏玉米普遍在6月18~22日期间播种,比常年推迟播种6~7天。今年整个7月份一直处于高温少雨气候,7月上旬最高气温保持在37℃以上的天气达到5~6天,7月下旬最高气温保持在34℃以上的天气达到10天左右。7月底8月初夏玉米正处在孕穗期,是玉米一生中的肥水临界期。河北南部自7月18、19日降了一场中雨后,一直到8月8日夜才降一场透雨,中间有20天没有有效降雨,今年夏玉米抽雄期普遍在8月11日左右,夏玉米抽雄前4~10天遭遇了较严重干旱威胁,肥水供应不足,影响了雌穗小花发育,导致玉米在生理上抽雄和吐丝不协调,影响果穗正常结实。
二、8月中旬连续阴雨 今年夏玉米授粉期普遍在8月12~19日期间,8月19~24日连续阴雨天气持续了5天,一些穗大相对晚熟的玉米品种因抽雄吐丝迟,授粉后期遇上连续阴雨天气,连阴雨导致雄穗花粉失去生命力,授粉受精不良造成秃尖缺粒。
三、部分品种适应性差 据调查,今年出现果穗秃尖缺粒现象严重的主要是一些穗大、苞叶较长、生育期偏长的品种,而像郑单958这些果穗为中小穗的玉米品种由于雌穗抽丝快而集中,果穗很少出现秃尖缺粒现象;而一些大穗、苞叶较长的品种,由于本身果穗小花发育抽丝时间较长,受不良气候影响较大,容易产生秃尖缺粒现象。在同一果穗上,顶部小花发育最晚,花丝最后抽出,今年抽雄前遇到的干旱气候,使雌雄穗发育不协调,雌穗抽丝推迟,授粉后期又遇上连续阴雨天气,造成果穗顶部授粉受精不良,形成秃尖缺粒。
四、田间管理不当 今年夏季特殊的高温干旱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河北中南部仅在7月中旬末降了一场中雨,而一些农民仅玉米播种后浇了一次蒙头水,孕穗期尽管高温干旱,却心存侥幸靠天等雨,致使一些穗大苞叶长的晚熟品种受旱缺水缺肥,造成秃尖缺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