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黍、稷(糜子)灰斑病
2009-08-05  浏览:548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长椭圆形或梭形至不规则形,长4?13mm,宽2?3mm,多发生在叶脉之间,中央灰褐色,边缘暗褐色至红褐色,有时整个斑块呈暗绿色,上生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Phaeoramularia fusimaculans (Atkinson)Liu et Guo称黍色链隔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Cercospora fusimaculans Atk.称梭斑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落多生在叶背。分生孢子梗簇生,浅榄褐色,生小孢痕。分生孢子无色,常串生,近3?4个隔膜,大小22.5一100×1.9?3.1(u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蔓延。通常多雨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有利发病。植

株生长不良或偏施氮肥长势过旺,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 参见谷子灰斑病

下一篇:棉花立枯病防治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