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转基因的原理是什么
2025-11-15  浏览:330
  自然界中存在的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现象,为动植物的转基因育种奠定了生物学基础。转基因的研究就是从自然界中一种名为“农杆菌”的生物学习来的。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细菌,是天生的转基因高手。例如,土壤中的根癌农杆菌,携带有一种染色体外的可以自主复制的特殊DNA分子(Ti质粒,即肿瘤诱导质粒),含有致瘤基因,在自然条件下能侵染植物的伤口部位,进入植物细胞,然后将自身的一段DNA(T-DNA,即转移DNA)插入植物的基因组中,并诱导植物产生瘤状物。我们平时看到许多树干上鼓起的一个个大包,有些可能是树木遭受物理性损伤,如挤压、砍伐等,由于筛管的断裂造成局部营养过剩而引发的;有些可能就是根癌农杆菌的“杰作”。科学研究发现,早在8000年前,甘薯的基因组里就含有土壤农杆菌的基因成分,可以说,甘薯是目前为止最古老的天然转基因植物。
 
  既然自然界中可以实现基因在生物体或物种之间的转移和重组,产生转基因生物,那么,在实验室中可不可以通过体外的基因重组,实现外源基因在另一种生物中的复制和表达呢?从20世纪40年代起,一系列重大生物工程技术的诞生,为实现体外的基因重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常规的植物转基因实验就是借助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利用农杆菌的天然转基因能力实现的。简单地说,就是将一种生物的一个或多个优良基因进行分离后,连接到农杆菌的DNA分子中,利用农杆菌将这些优良基因插入到另外一种植物的基因组中,并实现表达,经筛选得到具有期望性状的转基因植株。
 
  推而广之,所谓“转基因技术”,就是将高产、抗逆、抗病虫、高营养品质等已知功能性状的基因,通过DNA重组方法转入到受体生物体中,使受体生物在原有遗传特性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例如,将微生物体内的抗虫基因转入棉花水稻玉米,培育成对棉铃虫、卷叶螟及玉米螟等昆虫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棉花、水稻或玉米。不过,转基因技术涉及复杂的操作步骤,即使有农杆菌的帮助,要想将基因成功转入受体生物并且表达出来,也不是容易实现的,需要科学家们做大量的实验和长期的努力。
下一篇:山西38个玉米品种撤销引种备案 停止推广销售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