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俐)日前,在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海拔近2500米的甲居镇聂呷村传出喜讯。经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专家组现场全程严格监督实收测产,一片两亩的玉米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高达1419.48公斤,这一数字刷新了我国西南片区玉米单产纪录。这片高产田的主角,正是四川农业科学家历经多年选育出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种——“成单372”。
“创纪录的关键,在于品种自身耐密抗倒的突出特性。”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何文铸解释,“这片田的种植密度达到了每亩5500株至6500株,比当地传统种植多了1500株以上。在如此高的密度下,植株依然茎秆强健,没有发生倒伏。”
高密度种植是提升产量的核心途径,但传统品种往往因“密植易倒、多病减产”而无法实现潜力。“成单372”的成功,精准击破了这一产业痛点。它不仅抗倒伏,对西南地区常见的大斑病等病害也表现出优异抗性,确保了在高湿、多病的生态压力下依然稳产高产。
记者了解到,“成单372”是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兼具籽粒收获与全株青贮的双重价值,这为农牧交错区的种养结合提供了优质解决方案。此次创纪录的田块,还集成了灌足底墒、规范盖膜、缩行增密、精量直播、有机-无机配比施肥、绿色防控、适期机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这套组合拳,为创造品种最佳生长环境打下坚实基础,充分证明了“良种+良法”融合的巨大威力。专家组在验收后一致认为,“成单372”及其配套技术,为高原及类似生态区玉米丰产增效、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种与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