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浙江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25年修订)》公开征求意见
2025-10-29  浏览:405

 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浙江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25年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要求,加快优良品种选育推广,根据《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有关规定,参照《国家级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小麦专业组对2018年印发的《浙江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进行了修订。

      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于2025年11月27日前书面反馈我办(含电子版),并注明联系人姓名、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人:刘鑫、蔡芸菲。

      联系电话:0571-86757065、0571-86757079。

      电子邮箱:zzzpgk003@foxmail.com。

      通讯地址:杭州市凤起东路29号。

      附件:《浙江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2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

      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10月27日

附件

浙江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25年修订)

(征求意见稿)

      1 基本条件

      1.1抗性

      经过两年抗性鉴定,赤霉病达到中抗及以上,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非全高感。

      1.2生育期

      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3天。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小麦专业组对相应的生育期指标作出调整。

      1.3倒伏面积

      倒伏面积≤40.0%的试验点比例≥70%。

      1.4品质

      容重≥750g/L。分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四类,各项品质指标要求都可以满足强筋的为强筋小麦;其中任何一个指标达不到强筋的要求,但可以满足中强筋的为中强筋小麦;其中任何一个指标达不到中强筋要求的为中筋小麦;达不到弱筋要求的也为中筋小麦。

      强筋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4.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30.5%、吸水率≥60%、稳定时间≥10.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Rm.E.U.(参考值)≥450、拉伸面积≥100cm2。

      中强筋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3.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8.5%、吸水率≥58%、稳定时间≥7.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Rm.E.U.(参考值)≥350、拉伸面积≥80cm2。

      中筋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2.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0%、吸水率≥55%、稳定时间≥3.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Rm.E.U.(参考值)≥200、拉伸面积≥50cm2。

      弱筋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2.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0%、吸水率<55%、稳定时间<3.0分钟。

      1.5一致性和真实性

      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年份、不同试验组别、不同试验渠道中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应当≤2个;申请审定品种应当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4个;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的,需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证明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

      2 分类品种条件

      2.1高产稳产品种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3.0%,且每年增产≥2.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2.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2.0%的试验点比例≥60%。

      2.2绿色优质品种

      2.2.1抗赤霉病品种:赤霉病抗性达抗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0.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0.0%的试验点比例≥60%。

      2.2.2多抗品种: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中两个及以上抗性鉴定结果达到抗及以上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0.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0.0%试验点比例≥60%。

      2.2.3优质品种:

      品质达到强筋、中强筋、弱筋小麦各项指标要求的品种。品质以单年检测结果为准。

      强筋小麦:每年产量比对照减产≤5.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减产≤5.0%试验点比例≥60%。

      中强筋或弱筋小麦:每年产量比对照增产≥0.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0.0%试验点比例≥60%。

      2.2.4早熟品种:全生育期比对照品种均早熟2天(含)以上,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0.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0.0%的试验点比例≥60%。早熟3天(含)以上,每年试验产量可适当降低。

      2.2.5抗穗发芽品种:抗穗发芽检测(NY/T1739-2009)结果达到高抗及以上级别,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0.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0.0%的试验点比例≥60%。

      2.3抗性、品质、熟期等多个重要性状均表现优良的品种,产量与增产点率可适当降低。

      2.4.1糯小麦:支链淀粉含量≥98%,并符合审定基本条件,产量可比区试对照减产≤5.0%。

      2.4.2彩色小麦:籽粒颜色除白色、黄色、红色之外或叶片除绿色以外的品种,并符合审定基本条件,产量可比对照减产≤5.0%。

      2.4.3耐盐碱小麦:耐盐性鉴定结果为不低于3级的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3.0%,且每年增产≥2.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2.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2.0%的试验点比例≥60%。

      2.4.4其他具有特殊应用价值的品种。

下一篇:青藏高原东部雨雪持续 30日华北黄淮雾和霾天气将有所好转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