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没降多少,制种还丰收了”“身边不少公司都跑到新疆搞制种、建基地”“积压的大量种子面临转商风险,有公司的种子库存已达万吨级别”
“今年新一季的市场销售尚未启动,大面积调货的很少”“市场竞争剧烈,品种跟不上,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只能被淘汰”
“有基地为了稳住订单,主动搞降价,赔本赚吆喝”“明年的制种亩保或再上涨200-300元,亩保再下降的话就挣不到钱了”……
玉米制种行业复杂多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01
制种面积压缩,制种却丰收了
“面积没降多少,玉米制种还丰收了。”“张掖制种的亩产一直不错,基本在500公斤左右,甚至更高。”“伊宁这边80%以上的制种地块都丰收了。”多位受访者向农财君表示。
今年,全国玉米制种面积在去年调减35万亩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43万亩,但仍达到385万亩,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其中,甘肃、新疆是玉米制种核心区,制种面积占全国70%以上。
有专家分析指出,这反映出部分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判断存在偏差,抱有侥幸心理,不愿大幅削减制种面积。此外,制种基地与代繁公司、农户签订的长期合同也难以在短期内调整,导致制种面积无法迅速适应市场变化。
尽管面积有所下降,但玉米种子再次丰收。今年甘肃、新疆制种基地的气候理想,加上技术提升,制种单产普遍较高,致使全国种子总产量或与去年持平。
业内人士指出,在市场供求关系严峻的情况下,制种产量提高并非利好。种子供应增加让市场价格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企业销售压力增大,可能导致实力较弱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加速行业洗牌。“市场竞争剧烈,品种跟不上,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只能被淘汰。”
目前,我国玉米种子的有效库存7.5亿公斤,加上今年新产约17亿公斤,合计超24亿公斤,而明年的市场需求约13亿公斤,整体上仍处于严重的供过于求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供需失衡,但好种子并不愁卖,甚至卖断货、不够卖。黄淮海地区近年来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气候挑战,抗性好、耐热、耐密、抗穗腐的品种越来越受老百姓欢迎。
02
种子库存积压的连锁反应
“身边不少公司都跑到新疆搞制种。”“不管实力好的、实力差的,都往新疆跑。”业内人士介绍,大企业为了更好掌控制种生产成本,直接在新疆投资新建基地、加工厂。小公司则缺钱,也纷纷被吸引。
在制种行业,新疆和甘肃的制种基地竞争也引人关注。相较于甘肃,新疆玉米制种有产量高、成本低、机械化程度高、潜在制种面积大等优势,但在气候稳定性、种子品质等方面逊色于张掖。
由于成本优势,今年新疆制种面积的降幅显著小于甘肃,伊犁伊宁县今年的玉米制种面积甚至出现逆势上涨,达到31万亩,创历史新高。
“往年这几天都开始往外调货了,但今年新一季的市场销售尚未启动,大面积调货的很少。”一位种子代繁企业的负责人向农财君表示。
另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近两年种子公司的销售压力较大,积压的大量种子面临转商风险,有部分公司的种子库存已达到万吨级别。种子库存积压还带来了连锁反映,代繁企业接不到订单,制种欠款形势加剧,甚至有农户拿不到种子款。
有专家建议企业加快非转基因种子的销售速度,通过降价促销、拓展渠道等方式尽快将库存种子推向市场。
另外,今年的大田玉米价格较好,主要系因为玉米等粮食进口出现了显著下降,加上黄淮海等地秋收玉米受灾,或进一步推动玉米价格上扬,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明年的玉米播种面积或进一步扩大,对于玉米种子是一个利好。
03
明年制种亩保是涨是降?
2025年的玉米制种亩保价格出现明显下滑,甘肃张掖在3600-3800元左右,新疆则在2800-3000元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亩保下降源于多重因素影响,一是种子供需严重供过于求,种子库存积压严重。二是转基因玉米推广对传统杂交种需求产生挤压。三是企业为缓解库存压力,降低市场风险而主动压缩制种规模。
亩保有所下降,但制种的综合成本依旧不低,尤其是人工占了大头。以近期的收获为例,张掖“掰棒子”的工价在420-440元/天,高的甚至达到480元/天,“还找不到人”。
人工收获的破损率更低,有助于确保种子质量。但机械化也是大势所趋,在张掖,部分企业已高价购入玉米收获、果穗剥皮机械,开始推行机收。
对于明年玉米制种亩保价格的走势,业内看法不一。
有观点认为,明年制种亩保价格将出现下降,至多维持稳定。“张掖的亩保价格以官方调控为主,相对稳健。”“目前玉米种子库存依旧高企,明年制种面积还有继续缩减的空间。”
近两年,种业市场竞争激烈,种子公司的效益下降,在制种下单时更加谨慎。“今年明年的订单都比较难接。”也有基地为了稳住订单,主动搞降价,赔本赚吆喝”。
还有观点认为,受大田玉米价格较好、制种综合成本高涨等因素影响,明年的制种亩保或将上涨200-300元。“亩保再下降的话就挣不到钱了。”
业内人士建议,制种基地相对充足,为了保证收益,建议代繁公司、制种大户及早于企业接洽,合理规划,避免恶性竞争。
另一位业内人士建议,目前形势依旧不明朗,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土地流转价格 “与时俱进”,要谨慎研判规避风险。
在拿地比例上,他建议大企业按当前按订单目标的70%流转土地;代繁企业在当前订单不准确的情况下,按自定目标最好只流转30%-40% 土地;无订单的种地大户在当前最好“不拿地”,以防范经营风险。
来源丨张植宏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