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至10日,金秋时节,山东齐河县的田野金波荡漾。在这片丰收的土地上,一场见证玉米高产奇迹的盛会隆重举行——河南农业大学黄淮海耐密型品种发展研讨暨YD268实打验收。

本次活动由河南农业大学主办,河北兆育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丰度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河南慧博科瑞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家联盟单位承办。



来自全国科研院校、种业企业及种植大户等60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共话黄淮海耐密型品种的未来发展与技术路径。
测产专家组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赖锦盛任组长,成员包括中国农科院研究员黄长玲、河北种子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冯五平、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吉旺、山东省农技中心研究员韩伟、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穆春华等业内专家。

当测产结果——亩产2177.2斤在现场公布时,掌声雷动。这不仅是科研实力的体现,更是耐密型玉米育种的重大突破。

赖锦盛教授指出,随着种植密度不断提升,如何在高密条件下实现群体产量与单株抗性的平衡,是未来玉米育种的核心命题。YD268凭借紧凑株型、强抗倒、结实性好等优势,成功破解“高密度、高产量”的难题,为黄淮海地区玉米生产提供了可推广的示范路径。
河北观摩代表表示:“YD268在高密条件下依然表现出色,稳产性强、籽粒饱满、抗性优异,堪称黄淮海地区耐密型玉米的代表性品种。”

河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农学院党委书记贾磊在会上表示,学校将继续聚焦优良玉米品种选育,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加快YD268等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贡献科研力量。

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YD268育种团队负责人汤继华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指出:未来黄淮海玉米育种目标应聚焦“三耐三提”——三耐:耐高温、耐干旱、耐湿热;三提:提升耐密性、提高单产水平、提高综合抗逆与物理抗性。他强调,团队将继续依托基因研究+田间鉴定双轮驱动,持续改良品种性状,实现“高产、抗逆、优质”协同提升。
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约2亿亩,气候复杂多变,干旱、高温、病害等风险常态化,玉米品种“耐密、抗逆、高效”已成刚需。

河北兆育种业集团总裁韩俊强表示,河南农业大学玉米育种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汤继华教授团队育成的耐密型品种推动了黄淮海地区种植模式升级。他认为,尽管2025年中国种业仍处于“寒冬期”,但优质品种是企业突围的核心力量,YD268凭借“科研创新+市场适应”的双重优势,必将在未来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从基因研究到田间实测,从科研创新到产业落地,YD268以稳定的表现和强劲的势能,正成为黄淮海玉米高产新时代的“硬核力量”。
YD268——让高产更稳产,让密植更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