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内蒙古赤峰市马铃薯亩产6474.88公斤
2025-10-10  浏览:345
      金秋时节的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铃薯示范基地里机械轰鸣,一辆辆收获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翻涌起层层“薯浪”。农户们忙着分拣、装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构成了一幅繁忙而动人的丰收画卷。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喀喇沁旗农牧局组织专家对乃林镇福胜村的千亩自治区绿色高产高效项目示范区进行了实地测产,结果令人振奋。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高达6474.88公斤,相较周边非项目区5200公斤的平均亩产,增幅达24.52%。这一突破性成就生动诠释了“专家产量”向“农民产量”“试验田产量”向“大田产量”的成功转化,标志着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正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的田间地头。
      
      喀喇沁旗马铃薯的卓越品质与高产,源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这里地处北纬41°黄金种植带,海拔800-1200米,夏季凉爽,平均气温仅在18-22℃之间,极其利于马铃薯块茎的膨大。年日照时数长达2900-3000小时,且昼夜温差高达12-15℃,显著促进了干物质的积累。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透气性佳,丰富纯净的地下水源无污染,共同为孕育薯形整齐、干物质含量高、口感上乘的高品质马铃薯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
      
      丰收的背后,是科技力量的强大支撑。今年项目区重点推广的“刘平一号”“希森6号”“实验一”等新品种表现突出。这些品种不仅抗病性显著增强,其优良的商品性状也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在同等管理条件下,产量较传统品种稳定增产10%-15%。
      
      同时,示范区全面推广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滴灌应用,节水率可达35%;依托测土配方与精准施肥,化肥使用量减少20%;全程机械化作业使人工作业成本大幅降低50%。水肥协同效应更助推产量提升5%以上,实现了资源节约与增产增收的统一。
      
      “以前多是看天吃饭,如今是靠科技丰收!”项目区种植大户王大哥欣喜地分享,“新技术不仅省水省肥省工,每亩地还多收了500多斤土豆,这科技种田,真是越种越有甜头!”
      
      坚实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是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赤峰市农技推广中心、喀喇沁旗农技推广部门构建了“农业部门+科研院所+技术推广站+农户”的四级联动技术服务体系。组建了专业技术指导组,在马铃薯关键生育期提供“一对一”驻点服务,累计下乡指导150余人次;通过“课堂培训+田间实训”模式举办培训4场,覆盖2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千余份;从种薯处理到收获,提供全链条技术解决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
下一篇:中国种子协会棉花分会第三次会员大会会议通知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