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农业农村局指导下,由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北京龙耘种业、福华化学、南通江山、绿色农华协办的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密云丰脉农场《生物育种科普官》收获期科普活动圆满举行。
本次科普活动紧扣“技术推广、科普教育、人才吸纳、产业赋能”四大目标,重点展示了丰脉生物技术在抗虫和除草方面的最新成果。
活动伊始,《生物育种科普官》项目发起人、大北农生物品牌负责人何松为新晋科普官大北农生物徐志慧老师授牌。徐志慧老师表示,将以科普官身份持续传播生物育种知识,提升公众对技术应用的理解与认知。
随后,大北农生物技术应用部袁辉老师通过展板介绍了丰脉性状的技术优势,尤其是抗虫和耐草甘膦特性。根据黄淮海地区多年试点与示范数据,转育了“丰脉保抗DBN9936”性状的品种,相比其受体品种在产量保护、粮质提升、农药减量和劳动力节约等方面综合收益显著,每亩地可为农户增加200元以上的效益。
在观摩环节,参会嘉宾们走进丰脉农场对比展示区,直观感受转育了抗虫耐草甘膦基因的玉米品种与常规品种的差异。改良后的玉米果穗饱满,无虫害与霉粒,整体长势明显优于常规对照品种,充分展现出生物育种的价值。
在除草剂应用展示区,技术专家详细讲解了草甘膦在丰脉性状上的应用优势,尤其是草甘膦对比常规除草剂(如硝烟莠)的应用安全性。在强调草甘膦高效、安全的同时,专家也提示农户科学选择草甘膦产品,注意未扩作登记草甘膦的风险,避免不当使用。通过田间对比与现场解说,种植户进一步理解了草甘膦在生物育种作物上的科学应用方法。
生物育种作为现代农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抗虫、耐除草剂等技术可有效减轻病虫草害危害,减少农药施用,提升产量和品质。然而,由于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仍存在误区,阻碍了相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仅影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也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为进一步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提升社会公众对相关技术的正确认识,由丰脉生物技术产业联盟、智种网与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生物育种科普官》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通过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普官,运用科学、通俗的传播方式普及生物育种知识,澄清谣言与误解,展示技术价值,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此次活动不仅让农户近距离了解了生物育种的最新成果,也通过科普官的宣传与技术专家的讲解,帮助公众树立了科学、理性的认知。随着生物育种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推广,必将为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