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大事件 | 院士增选进入“静默期”,11.46亿元农业资金下达,水稻等多项获奖品种发布
2025-08-24  浏览:1001

      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发布院士增选纪律,坚决抵制各种说清打招呼行为。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11.46亿元,支持黑龙江、内蒙古、河南、湖南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实施秋粮“一喷多促”。

      中国蔬菜协会辣椒专委会正式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王立浩当选首任会长。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将于9月11日-14日举办。第十一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系列活动将于9月5-7日举办。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发布早熟高淀粉品种“中薯早39”等创新性成果。“海南好米”评选结果出炉,色香优粉丝、香禾优1002等2个品种获第七届“海南好米”金奖品种,广香优银丝占获得第七届“海南好米”稀饭金奖品种。福建评选5个综合优异花生品种,分别是泉红花1号、泉花24号、泉花27、闽甜花171、泉花557。四川省首个水果花生品种“蜀花9号”亩产突破1283斤刷新鲜食花生单产纪录。

      国家谷子改良中心晋中国家农高区工作站在山西省晋中市揭牌。四川现代种业集团科创中心、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崇州市蜀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投资合作协议,组建合资公司。辽宁组织开展2025年农作物种子制繁种基地调研检查。

      01

      两院发布院士增选纪律,坚决抵制各种说清打招呼行为

      近期,2025年院士增选工作工作正式启动。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发布了院士增选纪律,坚决抵制各种说清打招呼行为,严格遵守“静默期”要求:从成为有效候选人至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前,除因履行职务职责参加工作单位内部、工作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境外会议活动外,不组织、不参加有同行出席的其他各类会议和评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学术会议、学术报告、项目评审、战略规划、咨询评议等。

      据了解,在2023年度两院院士候选人公示阶段取消存在违规问题的5名候选人资格,在院士大会期间处置涉及22名有效候选人的突发重大举报线索。

      院士增选改革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23年院士选拔“宁缺毋滥”,相较计划名额的缺额为2009年以来历次增选中最大。其中,中科院计划增选名额为79名,实际当选59名,比例约74.7%;工程院计划增选名额不超过90名,实际当选74名,比例约82.2%。结果无不表明,我国的院士选拔迎来了历史最严季。

      02

      11.46亿元支持河南等13个主粮区秋粮“一喷多促”

      近日,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11.46亿元,支持黑龙江、内蒙古、河南、湖南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实施秋粮“一喷多促”,重点对玉米大豆、中稻等主要秋粮作物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抗逆剂、杀菌杀虫剂等给予补助,稳定秋粮生产,为全年粮食丰收提供有力保障。

      03

      中国蔬菜协会辣椒专委会正式成立

      2025年8月17日,中国蔬菜协会辣椒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辣椒之都"贵州遵义举行。据悉,辣椒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蔬菜协会成立的第八个分支机构。未来将重点开展产业调研、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等工作,助力破解行业发展瓶颈,促进辣椒产业提质增效。

      辣椒专委会筹备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王立浩表示,辣椒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品种,年种植面积超3000万亩,但辣椒产业发展仍面临种业同质化、种植收益不稳定、加工标准缺失等挑战,专委会的成立将整合全国辣椒产业资源,推动行业规范发展。目标是服务国家需求,服务辣椒全产业链,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蔬菜协会指导下,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技术创新和标准建设,把辣椒产业做大做强。

      大会审议通过了《辣椒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班子。王立浩研究员当选为首任会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所长王文亮、青州市天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永国、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荣云、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妙行当选为副会长,中蔬种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建新当选秘书长。

      04

      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将于9月11日-14日举办

      深化区域协同 聚力种业振兴。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将于9月11日-14日举办。

      大会采取“1+1+1+10+N”办会模式,即1个大会开幕式,1个“农业中关村”主论坛,1项科技成果交流体验活动,10场平行论坛,N项专题活动包括:蔬菜种子交流交易活动(市场化)、系列品种展示观摩周活动等。

      大会期间,将举办1场开幕式、1个“农业中关村”主论坛,开展10场平行论坛,分别聚焦京津冀农业、玉米种业、微生物种业、蔬菜种业、林果花草蜂种业、畜禽种业、种苗产业、合成生物、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休闲渔业种业。N项专题活动贯穿全年。大会还将举办1项科技成果交流体验活动,聚焦现代种业、生物制造、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三大板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创新成果。

      据了解,大会将采取分布式办会机制,设置1+7个会场即通州区主会场,和丰台、平谷、延庆、海淀、朝阳、昌平、大兴区7个分会场。

      05

      第十一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系列活动将于9月5-7日举办

      2025年9月5日至7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一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系列活动一天府国际种业展暨第五届‘藏粮于技’院士专家大讲堂”,将在成都市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

      据悉,天府地展面积2000余亩,堪称全国最大地展之一。大会规划展览总面积为3250平方米,设置有种业振兴成果展、品牌种业展、数智农业展三大展区。大会还配套高峰论坛、信息发布等环节,旨在推动国内种业交流与合作,加快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强天府种业创新发展能力。大会还设置一系列市民活动,让种子从农田走入百姓心中。

      据了解,大会以“强芯赋能·全链跃升——种业创新引领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旨在汇聚种业智慧,推动种业创新引领全产业链价值跃升,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全面加速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进程,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06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期间取得一批创新性成果

      日前,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聘期考评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十四五”以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产业服务等方面不断攻难关、破难题,筑牢了产业发展根基,下一步要围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在单产提升上做精细、重点项目上强机制、防灾应急上增协同和产业服务上谋发展,加快推动我国从世界马铃薯大国向马铃薯强国转变。

      “十四五”期间,围绕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开展了“马铃薯种业创新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马铃薯旱作绿色智能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和对接服务企业,开展应急与咨询服务,支撑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

      育成了早熟高淀粉品种“中薯早39”,突破了早熟和高淀粉不兼容的瓶颈,实现了早熟高淀粉品种“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研制了自走式马铃薯捡拾收获机,为推动马铃薯生产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起到重要的装备支撑作用;研发了西北旱区马铃薯轻简高效节肥增效技术,通过技术应用使马铃薯产量提高7%~10%、经济收益提高7%~15%;研发了马铃薯田“封—盖—杀”杂草防控技术,通过技术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12%以上,示范区收获期杂草覆盖度不足5%,防效超90%;研发了马铃薯产地鲜切制品成套技术与装备,通过技术应用使鲜切加工环节降低褐变度60%,延长货架期30%。

      07

      “海南好米”评选结果出炉

      8月7日,第七届“海南好米”食味品质鉴评活动在海南三亚如期进行。海南省内外水稻行业科研及推广领域专家通过气味、外观、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等5个方面进行品鉴。色香优粉丝、香禾优1002等2个品种获第七届“海南好米”金奖品种,广香优银丝占获得第七届“海南好米”稀饭金奖品种。活动还评选出优质稻苗头品种5个,稀饭苗头品种2个。

      8月8日上午,海南稻米产业发展大会邀请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就水稻产业链发展、山兰稻品牌培育、水稻种植模式优化和品牌打造、海南好米种植经验等方面进行报告交流,推动水稻生产转型升级,促进海南省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第七届“海南好米”评选活动暨2025年海南稻米产业发展大会由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三亚市人民政府指导,海南省种子总站、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海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协办。本次会议是探讨海南稻米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种业振兴走实走深、落实各级政府粮食生产工作的重要举措。来自稻米行业的有关院士专家、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全省各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以及行业协会、企业、新闻媒体代表约150人参加会议。

      08

      福建花生育种取得突破,5个优异品种出炉

      近期,福建举办首届优质花生品种田间集中展示、食味品质鉴评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

      在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省级花生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片,与会人员观摩花生机械化收获场景,现场评选出了5个田间表现综合优异品种,分别是泉红花1号、泉花24号、泉花27、闽甜花171、泉花557。通过现场鉴评,活动还评选出了10个食味品质优异花生品种,其中5个由福建科研单位选育,分别是泉花27、福红花21、福花0947、莆花60、龙红花2号。

      花生是福建第三大粮油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00万亩以上。近年来,福建持续推进花生产业发展,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花生关键种源核心攻关,以及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据了解,目前,福建引进、收集花生种质资源300多份,通过诱变或辐射方法创制出一批高油酸、高蛋白、抗黄曲霉、耐低钙的优异新种质,福建农林大学牵头破译了四倍体栽培种花生复杂基因组精细结构,为花生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亲本资源和新的选育技术。

      在新品种选育方面,福建相继育成了一批优质、高产、抗病、专用花生新品种,30个花生品种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在高蛋白花生、抗黄曲霉、高油酸花生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一些突破。其中,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及泉州分院的花生科研团队,育成了国内第一个抗黄曲霉侵染的品种抗黄1号。

      09

      四川省首个水果花生品种“蜀花9号”亩产刷新纪录

      8月11日,雅安市农业农村局、芦山县农业农村局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在芦山县龙门镇古城村联合开展花生新品种百亩高产示范测产验收。经现场实测,6个示范品种及当地对照品种均实现增产,其中“蜀花9号”ARC菌剂处理示范片亩产达1283斤(带泥鲜花生),创雅安鲜食花生单产新高,标志着该示范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蜀花9号”作为四川省首个水果花生品种,较当地品种亩产1181斤,增产15.2%,综合糖度达12.7%、蛋白质含量28.5%,品质达国家鲜食花生一级标准。白皮中糖的“蜀白玉1号”亩产1207斤;芽用的“蜀芽花1号”亩产1208斤,芽用率提升100%;油用的“蜀花7号亩产”1160斤,油酸含量82.3%;红皮高蛋白的“蜀花8号”亩产1091斤,均超当地品种10%以上。

      该基地使用中国农科院李培武院士团队ARC微生物固氮菌剂、生物降解膜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20%以上;使用机械化播种、采收技术降低人工成本30%,实现“良种+良法”协同增效。示范品种较传统品种亩均增收800-1200元,为四川省“十四五”油料作物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形成可复制的“科研单位+地方政府+新型经营主体”联动模式。下一步,将对花生种植户建立“专家工作站+示范基地”长效服务机制,定期开展田间指导。

      10

      国家谷子改良中心晋中国家农高区工作站揭牌

      近期,由国家谷子改良中心与晋中国家农高区管委会共建的国家谷子改良中心晋中国家农高区工作站在山西省晋中市揭牌。

      据了解,该工作站将联合开展谷子等杂粮新品种选育、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推动成果转化。国家谷子改良中心将提供品种培育、技术支撑等,晋中国家农高区则保障办公与实验条件、建设示范基地等。双方还将探索科企对接机制,助力有机旱作技术规模化应用,通过成立工作组、派驻专家团队等保障合作推进。以全新机制、全新理念、全新使命,深度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推动科研成果在晋中国家农高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我国谷子等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推动谷子等杂粮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揭牌仪式上,山西智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签订了谷子新品种经营权购买意向协议书。

      11

      四川现代种业集团又一种业投资项目签约落地

      近期,崇州市种业科技创新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四川现代种业集团科创中心、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崇州市蜀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投资合作协议,组建合资公司,建设运营崇州市种业科技创新项目。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宇,成都天府粮仓农旅投资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忠,四川现代种业集团总经理孙先勇出席签约仪式。

      项目汇聚了种业研发、育繁推与地方粮油产业运营三方优势力量,将通过整合三方优势资源,构建“国企主导+科研支撑+地方协同”的创新合作模式,立足崇州天府粮仓产业园核心区域,围绕建设高标准育种示范基地,为品种改良提供科研育种平台;开展主要农作物品种测评,建立科学的品种筛选机制;推进“看禾选种+订单农业”模式,加速良种推广应用;以“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模式,提供从种子到销售的全程解决方案。   

      崇州市种业科技创新项目是落实国家种业振兴战略、服务四川“天府粮仓”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签约三方将携手合作,整合前沿的生物育种技术,通过产、学、研、用的创新实践,用全产业链思维带动产业系统升级,在崇州这片沃土上打造西南地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育种基地平台。    

      12

      辽宁组织开展2025年农作物种子制繁种基地调研检查

      按照《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5年农作物种子制繁种基地检查调研的通知》要求,7月,辽宁省种业发展中心、省厅综合执法局、省植保植检总站组成检查组,对朝阳市、锦州市玉米制种田进行现场检查。

      检查组对建平县、凌源市、朝阳县、义县、北镇市的玉米制种田进行抽检,现场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共扦样速测224个样品,涉及制种企业12家,品种25个,面积10770亩。经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阴性,未发现转基因成分。

      同时,检查组对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证照、生产经营档案、生产委托书(制繁种合同)等手续是否齐全,备案内容是否真实、完整等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对9家玉米制繁种单位的14个基地、22个品种进行了产地检疫申报检查。经查,生产经营档案、生产合同、植物检疫档案等齐全,合同产地检疫申请内容全部与实际生产作物、地点信息一致,原种全部经检疫合格,14个受检基地、22个品种的繁育种子均未发生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玉蜀黍霜指霉菌、玉米干腐病菌等检疫性有害生物。

      来源丨综合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下一篇:8月22日国内粮油市场行情信息(小麦价格下跌)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