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又到小麦选种季:郑麦1926、新麦65、新麦9369三大国审麦种实力出圈
2025-08-13  浏览:975

      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优良品种的培育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涌现出了一批具有高产潜力、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小麦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在产量上实现了突破,更在抗病、抗倒、抗寒等方面表现出色,为我国小麦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品种支撑,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众多小麦新品种中,郑麦1926、新麦65和新麦9369三大国审小麦,均出自一流小麦育种科研院所。这些品种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精心培育和严格筛选,具备了优良的农艺性状和显著的产量优势,成为我国小麦种植领域的重要选择。

      郑麦1926为许为刚院士团队三高效一突出的最新国审品种,实现了节水节肥20%的生产高效,中强筋的优质高效,出粉率高的加工高效,以及丰产性突出的优势。该品种具有分蘖能力强、株高适中、茎秆韧性好、抗倒能力强等特点,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佳。其平均亩穗数可达40.4万穗,穗粒数37.2粒,千粒重45.5克,两年区试比对照平均增产5.55%,生产试验比对照周麦36号增产5.81%,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广适性好,具有较强的抗寒耐旱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对后期干热风的耐受性强,是一个综合表现优异的小麦新品种。

      新麦65:新乡市农科院育种团队保留新麦26品质,完善了抗倒性和丰产性,真正实现了既优质又丰产的育种目标而选育的突破性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51038。该品种为半冬性,全生育期225.6天,与对照品种周麦36号熟期相当。幼苗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78.2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好,整齐度较好。其平均亩穗数44.1万穗,穗粒数35.3粒,千粒重39.9克。在2021—2022年度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中,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表现出高产稳产的特性。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2.5千克,2022—2023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9.2千克,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9.0千克。新麦65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稳定的产量表现,成为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种植的优选品种之一。

      新麦9369连续两年国家区试、生产试验小组第一名。新麦9369由新麦31和洛麦29杂交选育而成,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9.4天,与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9.0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好,穗纺锤形,短芒,白粒,籽粒半硬质,饱满度较饱满。亩穗数40.3万穗,穗粒数34.0粒,千粒重48.0克。在2019-2020年度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冬麦区南片大区试验中,平均亩产572.9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8.94%;2020-202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6.8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11.01%;2021-202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0.9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9.96%,产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品比实现高产六连冠佳绩。新麦9369以其高产、稳产、抗倒伏等特性,在黄淮冬麦区南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品种是十全十美的。在品种推广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种植习惯等因素,筛选出适宜推广的区域,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充分发挥品种的优势,同时注重品种的提纯复壮,防止品种退化,确保品种的优良性状得以延续,从而实现小麦种植的高效、高产、优质目标。

下一篇:时间定了‖2025河南省秋季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展览会”将于11月14日至15日在郑州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