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攻关破“卡” 力促制种产业转型升级
2025-07-09  浏览:967
  7月的贺兰山下,一片绿意盎然。地处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的青铜峡市,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是我国西北重要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在大坝镇蒋南村的玉米制种田里,作物即将进入授粉期,这也是玉米制种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近年来,我国制种基地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发展,但机械化仍是基地建设中的短板。加之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制种全程机械化需求更加迫切。
 
  近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举办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培训班,各地种业管理部门、制种大县、种业企业代表奔赴田间一线,观摩玉米机械化去雄和雄性不育制种现场,并对种业基地建设和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开展深入交流探讨。
 
机械化制种瓶颈有待攻克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制种基地承担着保障用种安全的重任,是种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进而实现“藏粮于种”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聚焦“建立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良种繁育基地和供种保障体系”的基地提升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推进县企合作共建,供种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标准化、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生产加工能力不断提高。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张晔介绍一组数据:近年来,国家级基地供种保障率由2021年的70%提高到目前的78%,其中玉米供种保障率达80%以上,种子质量抽查合格率达到98%。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到89%。玉米制种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较2021年提高20个百分点。现代化种子加工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玉米种子精加工率超过66%,较2021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但也要看到,机械化仍是种子生产中的最大痛点,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集成、关键农机装备性能还有待加强。
 
  与大田生产相比,玉米制种除耕、种、管、收作业以外,不仅增加了去雄环节,播种、收获也需要更加精细。青壮年劳动力短缺,雇工难、雇工贵问题已成为制约制种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张晔表示,制种全程机械化是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的关键要素,更是稳定基地生产规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对制种全程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为迫切的要求。
 
  近年,北斗导航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农业机械深度融合,无人植保机、智能灌溉系统等设备的广泛应用,为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带来了全新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机械去雄技术已在青铜峡制种基地得到广泛认可,并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积累了不少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多途径探索解决去雄难题

  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制种基地上,一台制种去雄机驶过,植株顶端雄穗被整割去,人们纷纷走进田间“验收”作业成果。
 
  公司总经理彭绪冰介绍,今年基地与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实现了制种玉米“耕、种、管、抽、收”全程机械化生产,特别是对制种玉米去雄机技术装备进行性能提升,为果穗收获等农机具装备智能数控系统,与田间监测系统联网,实现北斗导航、无人机飞防等全程智能化管控,大幅提升了农机作业效率和质量。
 
  “看到去年示范效果,今年公司的2.6万亩玉米制种田全部实现全程机械化,每亩地制种生产环节成本控制在600多元,制种效益和种子质量都提升了不少。”彭绪冰说。
 
  在四川天能璟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米不育系制种田间,公司总经理王赫扬剥开不育系母本雄蕊向众人展示,并介绍了核雄性不育技术的优势。该项技术由中国农业大学授权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在相同栽培管理水平下,利用该技术扩繁的不育系制种较人工去雄制种平均增产10%以上,增加玉米制种产量。且不育系制种生产的杂交种纯度较人工去雄提升1%以上,并有效提高种子纯度和发芽率,提高杂交种纯度,进而有效降低玉米制种去雄成本和制种企业管理成本。
 
  王赫扬表示,生物育种产业是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之一,玉米雄性不育制种技术在杂种优势利用过程中占据关键地位。我国核不育制种技术在全球制种细分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是种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前沿技术配套集成推动制种迈向全流程智能化

  推动制种基地发展,智能化建设是一大方向。
 
  近年来,大数据、AI等前沿技术,无人机、智能眼镜等设备在育种、制种领域塑造出新的应用场景。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结合,大幅提升了产业效益。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家满介绍,“AI+AR+物联网技术”,将可穿戴的AR智能眼镜搭载自研的田间作物表型AI算法,可实时对接监测点,通过镜片直观查看田间气象数据(如温湿度、风速)及虫情测报信息,实现田间数据的可视化获取,还能对田间20多种病害、20多种虫害进行快速识别,综合识别率达85%以上,为病虫害早期防治提供精准依据。集成“问稷”大模型,还可通过智能对话模式即时解答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输出具体指导建议,通过语音指令远程控制无人机执行巡检任务,进一步提升田间作业的智能化与便捷性。
 
  在制种全程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除耕、种、管、去、收等生产环节,一些龙头企业在种子加工环节,也已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构建起一套高度机械化智能化的生产体系。
 
  宁夏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学东介绍,公司研制的智慧地磅通过集成物联网、车牌识别等技术,可实现无人值守与车辆信息自动采集的智能化管理。通过风筛选、比重选、AI数智化色选,剔除种子中杂质、破损粒、霉变粒、异形异色等不合格种子。智能码垛机器人可与二次包装机实时数据互通,自动获取种子批次、包装规格等信息,码垛时扫描托盘码,同步生成含追溯码的垛位标签,实现产品与垛位信息的精准绑定。种子智能仓储系统实现从田间收获、烘干、加工到成品智能仓储、物流及防伪溯源的全流程一体化可追溯管控……从智慧农业平台的数据驱动,到加工环节的自动化管控,再到智能仓储物流的无缝衔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集成,正不断提升种子质量与生产效率,为实现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
下一篇:“宁冬21号”刷新宁夏冬小麦高产纪录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