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玉米黄苗之痛,该如何化解?
2025-07-03  浏览:335

      黄苗会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初期叶色淡绿,逐渐变黄,严重时枯死,易造成空秆或秃尖,导致减产。

      (一)发生原因

      品种特性(生理性黄苗),种子质量差,种植密度过大,播种过深,间苗和定苗不及时,浇水不足,土壤缺素(缺锌型、缺钾型、缺氦型、缺铁型、缺锰型、缺铜型、缺镁型)病、纹枯病),虫害(地下害虫等),除草剂药害,旱灾,涝灾等均会引起玉米黄苗。

      (二)常见类型

      1.生理性黄苗。由品种特性造成,与遗传基因有关。植株主要症状是下部叶片干尖、黄叶,根部发育正常,一般在5叶期后恢复正常。在玉米叶片发黄时喷洒芸墓素内酯,可促进快速恢复。

      2.种子质量造成的黄苗。田间多表现为发生面积大、长势参差不齐,生长缓慢。此类苗收获时果穗小、均匀度差,甚至少结穗或不结穗。也有个别植株,出苗时就会出现叶片发黄或发红现象。

      3.种植管理造成的黄苗。一是播种太深。过深会出现弱苗、黄苗,播深应控制在3~5cm.同时施入一定量种肥,促进壮苗。二是间苗苗、播深时。玉米出苗后,应在3~4叶期、5叶期定苗、避免幼苗拥挤,互相争肥争水、争光,形成弱苗、病苗、黄苗;留苗数要根据品种的不同而灵活掌握,按照栽培品种所要求的密度定苗。三是浇水不足。播前或播后浇水不足,种子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不能正常发芽出苗,出土时间过长造成弱苗、黄苗。

      4.缺素型黄苗

      (1)缺氦型黄苗。叶色浅黄,一般是下部叶片的叶尖开始发病变黄,然后从叶尖沿中脉向基部扩展,顺叶尖向内部发展呈倒V形、先黄后枯(这是与缺钾症状的区别,缺钾型叶片黄化形状是顺叶尖呈V形;与缺硫症状相似,但缺硫性黄苗首先表现在新叶)。叶面喷施0.5%~1%的尿素溶液,同时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防治。

      (2)缺钾型黄苗。老叶前端发黄,叶尖及边缘易干枯、焦灼,一般叶脉仍保持绿色(这是与缺氮性黄苗的典型区别),严重时叶片干枯。通常从下部向上发展。幼苗发育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较长,茎秆细小而柔弱。通过底肥施足钾肥或每亩补施氯化钾5~10kg,叶面喷施钾肥(连喷2次),可起到防治效果。

      (3)缺锌型黄苗。新生幼叶呈淡黄绿色,拔节后,病叶中肋两侧出现黄白条斑,严重时呈宽而白的斑块(缺锌叶片的斑块呈黄白色或白色,这是与其他黄苗的最大区别),病叶遇风易撕裂。病株节间缩短、矮化,有时出现叶枕错位现象;抽雄、吐丝延迟,个别不能抽穗或果穗发育不良。叶面喷施多元微肥类增产剂可防治。

      (4)缺铁型黄苗。幼叶脉间呈条纹状失绿发黄,先发生于新叶,中、下部叶片为黄绿色条纹,老叶呈绿色(这是与缺镁症状的区别,缺镁型黄苗先发生于老叶,与铜肥过剩相似)。失绿部分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坏死斑点(这是与缺锰症状的区别,缺锰型黄苗有棕色斑点存在)。严重时整个叶片失绿发白。施足底肥或用0.2%~0.5%的硫酸亚铁溶液叶面喷施2次,可有效防治。

      (5)缺锰型黄苗。典型症状表现为:幼叶的脉间组织逐渐变黄(这是与缺镁症状的区别,缺镁型黄苗先发生于老叶),叶脉及其附近部分仍保持绿色,会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严重时,叶片会出现棕色或黑褐色的斑点(这是与缺铁症状的区别,缺铁型黄苗一般没有斑点),并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叶片弯曲、下披,根系较细,长而白。用高锰酸钾或者含锰元素的多元微肥类增产剂在苗期、拔节期各喷1次,可有效防治。

      (6)缺铜型黄苗。上部叶片或嫩叶发黄。叶尖卷缩叶边不产:叶片卷曲反转;幼叶易萎蔫,老叶易在叶舌处弯曲或折断。用0.1%的硫酸铜溶或含铜的多元微肥类增产剂在苗期、拔节期各喷1次,可有效防冶。

      (7)缺镁型黄苗。从下部叶片开始发黄,随后叶脉间出现由黄到白的条纹(与缺铁、缺锰症状近似,但缺铁型黄苗、缺锰型黄苗先在新生叶表现),严重时叶脉间组织干枯。一般很少发生,用1%~2%的钙镁磷肥溶液在拔节期前后各喷1次,即可有效防治。

      5.病害造成的黄苗。纹枯病造成的黄苗,从玉米下部叶片发病,田外向里变黄,茎基部、叶鞘处先出现灰绿色水渍状近圆形病斑,逐渐变为日色、淡黄色、褐色波浪式轮纹状斑块。当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在病斑上会出现白霉,根系上也会产生霉变。一般用常规种衣剂包衣处理就可预防,往年发病重的地块,每亩可在播前用2%戊唑醇10g拌种。田间植株发病时,可选用5%井冈霉素可溶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溶粉剂500倍液、25%戊唑醇可溶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重点喷施于茎基部。同时混用营养调节剂,能有效壮苗,提高防治效果。

      6.虫害造成黄苗

      (1)耕葵粉蜥造成的黄苗。此类苗叶片浅黄,植株生长迟缓,逐渐萎蒿。(表现与缺水缺肥症状相似,极易混淆)。挖出植株,在根系密集处可见蜡未状、米粒大小的耕葵粉蚧,根部有许多细小黑点,甚至出现黑根、烂根,严重时植株叶鞘内、茎基部都会发病。

      (2)地下害虫造成的黄苗。地老虎、蛴嘈、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危害玉米根部,使根系受损、生长受阻,造成植株萎蔫黄苗,症状与缺水缺肥的黄苗相似。可通过在播前用含克百威的种衣剂包衣处理种子进行预防。已发病地块,可选药剂喷施于植株叶鞘处,以药液顺茎流入根部的方式进行防治。

      (三)统防措施

      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散墒、破除板结。增虽土壤透气能力,促进植株壮生长。增施肥料。及时喷施叶面肥或追肥,采取前轻后重原则,进行2次追肥;或采取前轻中重后补原则,分3次进行追肥,充分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条件的要增施有机肥。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控制危害蔓延。加强管理,低洼冷凉地块要注意挖沟排水,以提高地温。必要时人工辅助授粉,促进穗大粒饱。

      来源:种业商务网综合《玉米栽培与植保技术精编》

下一篇:40000元!甘州区开出2025年涉假种子第1号罚单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