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育种企业极智生物完成数千万元Pre-A融资;
东亚种业与拜耳共绘生物育种新蓝图;
中农发种业吉林分公司揭牌成立,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粮国际董事会任命徐光洪为公司新一任董事长,接替栾日成;
四川荣稻科技与农科院携手谱新篇,以基因编辑技术赋能天府粮仓;
近期种业企业新动态,一起来看看……
01
数字育种企业极智生物完成数千万元Pre-A融资
近日,山东极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智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青岛高创方舟创投基金投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强化其数字育种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扩大育种基地建设,以及深化与下游食品加工企业的产业化合作,特别是在“优质+健康功能”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上加速突破。
极智生物是一家致力于数字育种4.0技术研发和推广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数字育种CRO服务和优质+小麦新品种创制研发。育种CRO业务方面,通过自主搭建的多物种功能基因位点数据库和自主研发的育种一体机,为客户提供低、中、高通量的分子标记检测服务;并结合AI育种模型及基因编辑平台为科研机构和种企提供育种CRO服务。小麦育种业务方面,公司拥有丰富的小麦种质资源和功能基因位点数据库,自主研发的小麦“131”数字育种加速系统可以将10年的育种周期缩短至2-3年,正在开展优质、抗病和耐盐碱小麦新品种的研发选育。
极智生物科技服务业务以基因检测、生物信息分析、AI算法及智能数据库为核心,为科研机构等提供覆盖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单细胞&时空组学等多组学一体化解决方案,业务涵盖动植物研究、疾病机制研究等领域。目前公司的实验室拥有多种类型实验平台,拥有三代、二代测序平台,能满足常规测序需求及多组学测序需求,包括DNBSEQ-T7测序平台、Cyclone纳米孔测序平台、10X Genomics单细胞平台、DNBelab C4单细胞平台及10X Genomics空间转录组平台和Stereo-seq时空转录组平台等先进设备及自动化生信分析平台,实现样本处理到数据分析的自动化运维交付,助力科研创新。
极智生物自主研发的智能育种导航平台,通过整合物种功能位点数据库并针对不同育种应用场景,构建了集本地化高性能计算、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管理系统、智能计算调度模块及生物信息应用平台于一体的解决方案。该平台利用多组学数据(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单细胞&时空转录组等)构建大模型,实现对作物遗传特性的精准预测和改良。该平台具备基因型分析、表型分析、遗传多样性评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选择、最优亲本组配及品种相似性分析等多元化功能模块,依托可视化云端交互界面,可为育种专家提供从数据解析到育种决策的全流程智能支持。
公司拥有丰富的小麦种质资源,涵盖优良底盘品种、中间育种材料、突变体库、核心种质以及野生近缘种材料。通过对种质材料的重要基因资源的挖掘,可实现在高产抗逆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的优质+功能营养小麦品种的定向改良。自主研发的小麦“131”数字育种加速系统可以将10年的育种周期缩短至2-3年,正在开展优质、抗病和耐盐碱小麦新品种的研发选育。并且,公司还在积极探索功能小麦品种的产业化模式,打通从功能育种到功能栽培,再到功能食品开发及功能消费的应用场景。
02
东亚种业与拜耳共绘生物育种新蓝图
近日,东亚种业受邀参加拜耳生物育种除草技术论坛,成为东亚种业与拜耳深化合作的重要契机。双方围绕生物育种技术展开深度探讨,旨在通过优势互补,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东亚种业自主研发的转基因品种东单1331D,在这场合作中成为闪耀焦点。
东单1331D 是东亚种业在生物育种领域的创新成果,其最大亮点在于具备耐草甘膦除草剂的特性。草甘膦作为全球广泛应用的高效除草剂,拜耳旗下的农达除草剂更是草甘膦产品中的佼佼者。东单1331D 与农达除草剂的 “黄金搭档”,为广大农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传统玉米品种使用草甘膦除草时,极易遭受药害,导致减产甚至绝收。而东单1331D 凭借其优异的耐草甘膦特性,能让农户在杂草生长旺盛期,放心使用农达除草剂进行大面积喷施。不仅大幅减少了人工除草的时间和成本,更提高了除草效率,让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免受杂草侵扰,能够充分吸收养分茁壮成长。
东单1331D玉米植株不仅具备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同时还保持了优良的农艺性状。在2022年生产对比试验中,平均亩产796千克,比受体品种增产4.2%,能够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东单1331D 还具备良好的抗亚洲玉米螟、抗粘虫的能力,能够适应不同地区的复杂气候和土壤条件,现可在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10℃活动积温在2650℃以上的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种植。
拜耳公司是世界知名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公司的总部位于德国的勒沃库森,在六大洲的200个地点建有750家生产厂;拥有120000名员工及350家分支机构,几乎遍布世界各国。高分子、医药保健、化工以及农业是公司的四大支柱产业。公司的产品种类超过10000种,是德国最大的产业集团。
东亚种业与拜耳集团已经合作超过20年,双方将继续携手,让东单1331D 与农达除草剂的组合,惠及更多农户。未来,东亚种业将继续深耕种业,以科技创新驱动种业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相信在东亚种业与拜耳的携手努力下,东单1331D 必将在广袤田野上绽放光芒,助力农户实现丰收梦想!
03
中农发种业吉林分公司揭牌成立,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吉林省洮南市注册成立了吉林分公司。6月26日,中农发种业集团吉林分公司揭牌仪式暨2025经销商大会在白城市举行。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刘辉代表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向中农发种业吉林公司的正式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吉林分公司的成立是中农发种业集团响应国家种业振兴战略、助力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他指出,分公司要以“创新引领、服务升级、产业带动”为路径,紧密结合东北寒地生态特点,加速培育好品种、生产好种子,为打赢种业翻身仗、实现种源自主可控贡献更多“农发力量”。他强调,分公司要整合集团全产业链优势,为东北地区的种植户提供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让好种子真正结出致富果、丰收粮。
洮南市农发集团董事长秦立峰表示,洮南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具备玉米种子生产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这里玉米制种历史悠久,具备丰富的玉米制种劳动力资源,通过与中农发种业集团深入合作,实现县企共建,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打造国家优质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力保障国家种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中农发种业集团吉林分公司的成立预示着中农发种业玉米种子生产科研业务在洮南大地生根发芽,洮南东北农业发展集团的使命始终秉持“服务至上、保障为先”理念,为中农发种业集团提供全方位支持,为中农发种业集团在洮南市玉米种子生产加工研发保驾护航。
6月26日,洮南市政府与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洮南市军怡宾馆会议室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政企双方在种业领域迈入深度战略合作阶段。
洮南市人民政府市长徐鹏表示,中农发集团始终以服务“三农”为核心使命,是我国农业领域的“国家队”和“领头羊”。此次能够邀请到贵企业,这既是我们共谋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也是我市种业振兴发展的难得机遇,更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央地合作”要求的生动实践,期待双方进一步完善常态化、制度化的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空间,早日将框架内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特别是在推进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县企共建”方面共同打造标杆案例。
仪式上,中农发种业副总经理张力科与洮南市政府副市长刘洋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出席仪式的政企双方领导见证签约仪式。
04
徐光洪任中粮国际新一任董事长
6月24日中粮集团旗下中粮国际宣布,任命徐光洪接替栾日成出任公司新一任董事长。
徐光洪现任中粮集团副总裁,在中粮集团任职超30多年,在集团核心业务的运营管理和战略发展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公开资料显示,徐光洪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审计专业,1992年加入中粮集团。曾任中粮东海粮油副总经理、中粮黄海粮油总经理、公司油籽加工部总经理助理、公司油籽加工部副总经理,兼任中粮油脂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2023年任中粮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中粮国际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在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有子公司及办事机构,主要品种线包括谷物、油籽、糖、棉花、咖啡和海运。2024年中粮国际实现营收385亿美元,全球年周转量超1亿吨,全球港口吞吐能力3600万吨,全球加工能力2900万吨。
中粮国际拥有成熟的大宗农产品经营模式和较强的贸易、资产管理能力,资产布局深入南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等产区腹地,在巴西桑托斯、阿根廷罗萨里奥、美国圣路易斯、罗马尼亚康斯坦察等全球重要粮食出口和内陆物流节点拥有中转基地。
通过全球一体化网络布局,中粮国际将农产品源源不断运往世界各地,在全球粮食产区与销区之间建立了完善的物流体系,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构建集收储、加工、物流、销售贸易、分销于一体的综合性全产业链企业,经营品类涵盖大豆、玉米、小麦、大麦、糖等,以整体协同优势实现高效运营和系统低成本。
05
四川荣稻科技与农科院携手谱新篇,以基因编辑技术赋能天府粮仓
6月20日,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与四川荣稻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水稻基因编辑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在水稻基因编辑育种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为保障粮食安全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新动能。
签约仪式上,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苏伦对双方的合作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基因编辑技术是引领未来种业变革的关键引擎,与四川荣稻科技的合作,是内江农科院积极融入国家生物育种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农科院将全力支持项目实施,依托农业新技术研究所等部门的科研力量与平台资源,为合作提供坚实保障,加速推动研发成果在内江及四川的转化应用。
四川荣稻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平教授在讲话中表示,内江农科院在水稻种质资源、水稻品种选育等方面优势突出。此次合作旨在深度融合荣稻科技在基因编辑技术上的核心优势与农科院深厚的科研积淀,共同致力于开发具有突破性的水稻新种质资源、新品种,为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筑牢“天府粮仓”提供强有力的科技良种支撑。
来源|综合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