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省小麦育种趋势分析
随着新小麦审定标准的实施和气候变化不断多样极端,小麦育种工作者的育种压力可以说越来越大,小麦新品种选育需要注重的方面越来越多,对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要求越来越严格。
本人认为未来河南小麦育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均需要从杂交组合开始设计,在后代选择方面注重多种技术手段、鉴定手段的结合,才能选育出具有一定市场开发价值的小麦品种。具体的小麦品种分类和抗性、品质要求个人总结见下表:
表1 未来河南小麦育种分类及趋势分析
二、河南省高产小麦产量结构、抗性、品质分析
河南省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第一大省,小麦单产的提高仍是最主要的育种目标之一,本人根据我省小麦品种更迭和产量提高的因素分析,认为未来小麦产量的提高单靠亩穗数的增加已经不能满足机械化作业和抗倒伏的要求,适当降低亩穗数,大幅度提高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将是未来小麦产量突破的主要因素,也就是降群体,提高单穗重。同时要兼顾茎秆质量、根系活力和灌浆速度,以及对小麦后期干热风的抗性。
考虑产量作为第一育种目标,品质要求仍以中筋或中强筋为主。
表2 河南省高产小麦产量结构与品质分析
随着秸秆还田的持续和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造成土壤结构加速硬化和病原体的大量积累,各种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以黄花叶病毒病、包囊线虫病、根腐病和茎基腐病为代表的新型病害发生几率逐年增加,对小麦产量的提高和降低生产成本造成极大负面影响。所以作为小麦育种工作者在考虑传统病害抗性的同时,有鉴定条件的还需要对新型病害加强关注和鉴定,以防未来品种审定过程中病害鉴定标准的提高或修改。具体病害抗性水平和抗逆性本人认为应该达到下表列举标准以上比较合适。
表3 河南省高产小麦抗病性和抗逆性分析
三、总结
1. 常规育种和分子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相结合将是未来小麦育种水平提高的关键手段;
2. 河南省小麦育种高产仍旧是第一育种目标;
3. 小麦单产提高的同时要和品质的适度提高进行有效结合;
4. 未来小麦育种要注重对极端不利天气条件的抗性;
5. 小麦抗病性状要注重对传统主要病害和新型病害的综合抗病性,水平抗性要逐步提高;
6. 已审定小麦品种可与栽培专家合作,做好氮磷钾等大量元素高效利用特性的筛查;
7. 考虑规模化种植要求,品种的稳产性要求更高,同时高产潜力突出;
8. 未来小麦品质指标(强筋、中筋、弱筋和酿酒小麦等)更加注重于工业化加工需求,订单化、集约化趋势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