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宋维平:种业“内卷”时代,如何应对?
2025-04-11  浏览:973

      “种业“内卷”时代,种企赚钱越来越难。科技突破与培育突破性大品种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实现。”宋维评表示。

      日前,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北京种业协会理事长宋维平在会上作题为《种业形势与应对》的报告,分享对种业形势与应对的体会和看法。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北京种业协会理事长宋维平

      对当前形势的认识

      种业蓬勃火热,超速生长带来供需失衡

      种业振兴是国之重策。

      作为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的根基,种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不言而喻。随着全国上下深入推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种业的战略高度、政策力度、体制机制前所未有。

      在种业企业扶优上,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名单,着力推进阵型企业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种业基地实现“三对接”,全方位投入资源,支持种业发展。

      在各种政策激励下,种业行业呈现火热蓬勃发展的态势。全国种企数量持续增加,在2023年达8721家,类型也不断丰富,涵盖转基因、基因编辑、CRO、试剂耗材、育种设备、中介服务等类型。

      “国家队”+社会资持续本布局种业,国投种业控股了丰乐种业,中信农业打造“隆平系”,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成立,十多个省市相继成立地方种业集团,财务投资者对于种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种业的超速生长也导致了产能供需失衡。”2023年我国持证种子企业数量达到9841家,其中实际经营的8721家,但种子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企业仅272家。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两杂”种子供过于求,玉米种子在在2024、2025年供需比分别达167%、175%,杂交稻种子供需比分别达178%、125%。在2022至2024年,全国玉米、水稻等作物制种面积大幅上涨,多地建设种子烘干、加工厂,区域间产能利用率有明显差异。

      对未来形势的判断

      种业进入刚性约束的天花板时代

      宋维平表示,要客观认识当前种业发展阶段的必然性、规律性。基于“过度投资理论”,在宏观刺激下,行业可能因过度投资和资源配置失衡而陷入无序发展并形成泡沫,并难以避免。种业也亦不例外。

      此外,基于行业发展的经济规律,种业或无法回避经历“无序竞争——供需重构——价值回归”这一过程。

      以光伏产业为参考,该产业在2018年前无序扩张,导致产能激增与价格战,在2018至2020年实现供需重构,“531”政策出清了落后产能,2020至今,产业价值实现回归,技术创新驱动发展。

      要客观认识种业发展的刚性约束,种业已经进入了刚性约束的天花板时代,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我国种业市场很难再有大的快速增长,已经进入存量竞争。

      在资源天花板上,种植面积增长有限,盐碱地荒漠地开发难度大,多类作物种植土地均有刚性需求,还有城镇化土地需求......

      在价格调控机制上,由于种子关系国计民生,种子价格增长有限。由于成本传导阻断,制种成本上涨也难以传导至价格端。

      在技术增值基本兑现上,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市场增值已经基本兑现或被预见,而新的重大技术增值点距离产业实际应用尚有有距离。

      要客观认识种业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下必须有新思路新做法,种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力。”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竞争加剧、人工智能火热,在民族复兴、粮食安全等大背景下,种业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当前的中国种业,在市场竞争上面临企业多、种子多、产能多、转化体多,在产能提升上面临新增产能没有升级,落后产能没有淘汰,在发展模式上面临企业产品开发、组织管理、市场经营模式传统,亟需更新的组织模式、更前沿的技术应用、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应对种业形势的建议

      呼唤有序竞争,释放科技潜能,更务实高效的国际化

      “希望能在行业协会引导下,开展有序竞争,减少产能过剩。”行业个体的无序,呼唤具有务实、广泛特征的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能量价值。

      在种业领域,有共同利益诉求的个体日益聚集分化成行业组织,呈现定制化、协同化、联盟化特点。如围绕一个产品/技术的应用组成行业组织,如结合产业链、创新链形成行业组织,又如以引领行业升级为目标形成行业组织。

      注重合理保护下的科技潜能释放。宋维平认为,种企要生存,单纯靠市场营销很难,就要回归科技创新,科技赋能培育颠覆性产品。

      注重创新模式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种子只是农业产业链的一个环节,以种业作为核心驱动,聚焦种子研发生产与建立标准化制种基地,提高制种产量与质量,配套养殖与粮油加工等中下游,实现成本重构与价值裂变,增强竞争力。

某中型种子企业探索实现"种子+养殖+加工"复合收益

      注重探索更务实高效的国际化战略。科学的出海路径更加注重质量而非速度,更加注重价值定位与差异化竞争。

      宋维平建议,种业企业“走出去”要采取本地化战略,要融入而非复制,要加强市场深度调研,坚持长期主义下的本土化研发与品牌建设。

      要提升国际化意识,源源不断引进国外的优异资源和技术。要探索联合出海,依靠联合力量,参与国际竞争。宋维平建议,种企、科研机构、粮商等主体可分工出海,联手打造种业产业链。

      作者丨农财君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下一篇:4月10日国内粮油市场行情信息(小麦、玉米价格下跌)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