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当前发生旱情的麦田对后期产量影响大不大?
2025-04-10  浏览:335
      由于入冬以来气温高于往年,且近期持续少雨,黄淮南片麦区气象干旱有所发展,导致部分麦田存在干旱、墒情不足的现象。目前正是小麦孕穗的关键期,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阶段,对水肥需求迫切,反应敏感,同时也是病虫害高发期。此阶段,小麦的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已全部形成,生长中心由叶蘖等营养器官转向以茎穗生长为主,是决定成穗率和争取壮秆大穗形成穗粒数的关键时期。当前小麦田间抗旱非常关键。
      
      具体措施:
      
      (一)合理灌溉、科学施肥
      
      结合天气预报、土壤墒情的状况,要做到先看墒情、土质状况,年前年后是否浇水等因素,根据土壤墒情再确定分类浇水及浇水量。砂姜黑土、土壤粘重的田块浇水量在20-25方,容易积水的田块浇水在20方左右,排水能力强的地块可浇到30方左右。特别是种植大户种地多,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块的浇水顺序及浇水量。抽穗扬花期是小麦第二个吸肥高峰期,有缺肥症状脱肥发黄的田块,可结合浇水每亩追施5-8公斤尿素,确保肥水供应。此期浇水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严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
      
      (二)防虫防病补营养,实现一喷多效
      
      一喷多促就是把就是把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等混合使用,在防虫防病的同时还补充营养,在穗发育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元素之外,还要补充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硼肥的使用,能够促进小穗发育,花粉管伸长,为下一步小麦授粉打好基础。建议小麦第一次“一喷三防”工作时间定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4.8-15日),目的防虫、防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提高小麦抗“倒春寒”能力。蚜虫、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的药物主要是联苯菊酯.噻虫嗪、肟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杀虫杀菌剂,第二次打药时间定在小麦扬花后(时间约为4.17—4.23),目的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治赤霉病一定要掌握好打药时期,一定要掌握好防治时期,小麦齐穗至杨花初期是防治赤霉病发生的最佳时期,要做到“主动出击,见花打药”。若抽穗 期遇到连阴雨,有流行可能时,在5—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进行第一次喷药,第一次防治是关键;间隔5-7天,进行第二次用药。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喷药后3-6小时内下雨,则需雨后应及时补喷。防治药物赤霉病的药物需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高 效药剂及其复配制剂。两次用药防治虫害的药物可以只用一次,第三次打药时间定在5.1—5.15日之间进行,目的养根护叶增粒重,防虫防病补营养同时进行,这样用药有一定的间隔期,有利于药效发挥,增加用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具体配方和用药时间各位种植户可根据情况灵活选择。
下一篇:2025年新季小麦采购价格走高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