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中国气象局举行2025年2月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表示,未来中国平均气温将继续上升,极端强降水和重大干旱事件仍呈增加态势。高温、干旱、暴雨洪涝、强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
下文笔者以黄淮海夏玉米区极易遭遇“卡脖旱”及预防措施做简要介绍:
“卡脖旱”是玉米等作物孕穗期遭受干旱危害的群众用语。玉米抽雄前10~15天到抽雄后2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耗水最大时期,是水分“临界期”,对水分特别敏感。此时缺水,幼穗发育不好,果穗小,籽粒少。如遇干旱,雄穗或雌穗抽不出来,似卡脖子,故名“卡脖旱”。有时因为旱,雄、雌穗间隔期太长,授粉不良,结实率低,产量下降。一般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60%。在玉米需水的关键时期,遇早及时灌溉,充分保证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是获得玉米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玉米“卡脖旱”后改善措施:
1、玉米需水的形态指标:当土壤发生轻度干旱时,植株下部叶片中午出现短暂卷曲萎蔫,早晚能恢复挺立;中度干旱时,上部叶片中午也出现短暂萎蔫,早晚能恢复挺立;重度干旱时,上下部叶片出现永久性萎蔫。一般出现中度干旱时即需要灌溉。
2、灌溉方法:(1)喷灌象降雨一样均匀地喷洒在植株和地面上的灌溉方法。可以节约用水,灌水比较均匀。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能有效防止“晒花”现象的发生。(2)沟灌:沟灌是我国地面灌溉中普遍应用于中耕作物的一种较好的灌水方法。优点是不破坏土壤结构,节省水量。投资小,浇水方便。
3、灌溉次数:灌溉次数是由天气和土壤条件决定的,抽雄和灌浆初期土壤含水量不低于80%的为宜。确保玉米正常授粉和灌浆,保证玉米的粒数不减少与粒重不降低,确保玉米的产量不受损失。
为预防和减缓“卡脖旱”的发生,需采取措施:
1. 施好“攻粒肥”。地力差或前期追肥不足,有脱肥现象的地块,应在后期追施攻粒肥,每亩控制在5-10斤,确保玉米正常营养生长的需要。
2. 玉米大喇叭口至开花期对水分反应十分敏感,是需水高峰期,此期遇旱要及时浇水。
3. 隔行去雄,可以增加通风透光,调节光照,刺激雌穗早吐丝,使之和雄穗步调一致。隔行去雄的时机以天花刚露出顶叶未散粉前,实践证明越早越好,可以促进雌穗早吐丝。去雄时间以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为好,此时植株水分较少,不易折断茎叶,伤口也容易愈合。4.在玉米抽穗扬花期遇干旱、高温或阴雨天气应进行人工授粉,提高结实率,一般在上午9~11时进行,用托盘人工采集花粉用毛笔涂层雌2柱头,边采粉边授粉,重复2-3次。
5. 选择合适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病虫害侵染,特别注意防治蚜虫、玉米螟、玉米大小斑病等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