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多数种植玉米的农户可能都是一声哀叹,原因无他,只因这一年玉米的价格实在是不理想。农户不挣钱,销售化肥农药的农资商自然也是万分头疼——高端产品卖不动,普通产品不赚钱。
归根结底,农资产品服务作物,作物价格是农资市场的“晴雨表”,价格理想,产业链的上下游才能好过,价格不好,大家都跟着“遭殃”。
多种多亏,前后为难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历史上首次突破1.4万亿斤,可谓又是一个丰收年,但与之相对的,许多玉米种植户却陷入了增产不增收的困境。一年忙碌到头,甚至倒亏了几万元。
以主要种植区河南为例,2023年8月,河南主要地市的玉米收购价格大多在2900元—3100元/吨,2024年8月,价格仅为2300元/吨左右,有些地方甚至只有1元/斤。
在玉米主产区东北,一些地区的收购价甚至只有0.8元/斤,刨去人工水电、药肥种子等成本,能维持收支平衡已经很好,一亩地亏上百元更是常态。
2023年8月23日,全国玉米均价为 2850.04元/吨,2024年10月 25 日,跌至2177.51 元/吨,到了11月26日,更是进一步下跌到了1996.25元/吨,创下了近四年来的最低点。
许多种植者都表示,24年种植玉米是做错了选择!
种植户收益欠佳,农资商自然也跟着受累,有赊销的要账难,没赊销的订货难,渠道上的各个环节日子都不好过。
价格暴跌,因何而起?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按理说需求应该相对稳定,2024年玉米价格暴跌到底是因何而起?这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
供给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2024都是一个玉米丰产年。在全球市场,据国际谷物理事会(IGC)的数据,2023/202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计将达到历史新高。国内更是单产与面积双增,市场供给趋于过剩。
此外,我国玉米进口数量持续保持高位,连续4年超过进口配额,2023年更是达到2713万吨的历史第二高位,较上年增31.6%。虽然2024年我国开始有意控制玉米进口数量,1—11月进口量同比下降 39.9%,但数量仍然在高位,加之2023年丰产库存,消化缓慢。
需求方面,养殖业的持续低迷也严重影响了玉米销售。作为玉米主要需求方之一的饲料厂,受生猪产能回调、畜禽存栏减少和养殖盈利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需求持续疲软。24年前三季度,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2787万吨,同比下降4.3%。
此外,2024年,辽宁、河南等地遭遇了洪涝灾害,部分农民因为粮食泡水,只能提前出售,打乱了玉米销售节奏;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玉米品质下降,质量不达标,医药厂收购价格下降等,也都是影响因素。
迅速回暖,2025,玉米价格能稳住吗?
虽然24年玉米整体价格不理想,但进入2025年后,仅1月上半月,玉米价格就上演了一场疯狂的涨价大戏。
河南多家酒厂的玉米收购价格上涨1分至2分;河北淀粉厂多次提价,累计涨幅1.5分;山东30多家企业提高收购价,涨幅从5厘到2分不等;东北企业也加入了涨价行列……
对此,不少种植户都十分兴奋,表示屯粮屯对了,还有种植大户计划明年要多包点地加大种植面积。
不到两个月时间,玉米为何突然涨价?这波涨势又能在2025年稳定住吗?种植户又应该如何应对?
短期来看,年初的玉米涨价主要来源于需求增加,譬如淀粉、酒精等工业领域,不少淀粉加工老板表示现在订单太多,只能高价抢购玉米原料。
而从长远看,能够对玉米价格形成持续支撑的还是玉米进口情况的变化。
国内玉米价格的持续走低引来了多方关注,尤其是出于粮食安全的战略布局考虑,2024 年下半年起,我国玉米进口量逐步下降,在 2025 年初,进口量更是出现了显著回落。24年12月,中储粮集团宣布暂停进口玉米的销售。此外,美国农业部在1月初大幅下调了玉米单产预期,随后玉米期货暴涨17美分。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我国玉米进口依赖程度正在逐步降低,进口玉米减少,对国内种植者来说自然利大于弊。
而对于玉米价格未来的长远走向,目前仍是众说纷纭。
看涨方认为,饲料需求、工业需求都将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25年受气候变化原因可能导致产量有所下滑;农民和贸易商出于惜售心理,会导致市场上玉米流通量大幅减少;全球玉米产量不理想,都可能带动国内玉米价格上涨。
看跌方则表示,25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还将扩大,新粮大批上市,涨价动力不足;而养殖业目前不确定性大,若25年畜牧养殖行业不理想,也会抑制玉米价格。
……
整体来看,大部分从业者对25年玉米价格还是持乐观态度。
那么,面对强烈的不确定性,农户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
一方面,对于资金能力雄厚的种地大户,可以适当考虑延长售粮时间,等待合适价格;而那些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农户,要更多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售粮计划,避免盲目跟风造成的损失。
对于2025年的玉米价格走势,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