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农集团丰伟种业推出的“丰伟大白”伟科939,在市场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丰伟大白—伟科939秉承伟科育种“聚优改良”的育种理念,以其棒大、多抗、高产、颜值高的多项优点,深受种植大户和农户的追捧,从试验示范、到正式推广,连续三年出现断货,该品种白轴大棒和抗病高产的特性,深入人心,在行业里树起了一面旗帜。如今,丰伟种业乘胜追击,推出“丰伟大红”伟科969,顺势而生,红白合璧,助力丰伟,势必在种业圈掀起一股新的浪潮!
丰伟大红伟科969 为时代而生
黄淮海市场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特殊性,玉米生产主要面临的胁迫有高温干旱、阴雨寡照、锈病青枯、台风倒伏等。极其复杂的气候环境,加上多年以来市场同质化品种的泛滥,真正适应市场能大面积推广、生命周期长、让农户熟记于心的好品种,少之又少。这对中国玉米科研育种造成极大的困扰和挑战。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农民朋友种了一辈子玉米,每年都在更换新品种,那什么才是好玉米品种?红轴品种好&白轴品种好?大棒品种好&小棒品种好?密植品种好&稀植品种好?其实,不仅农民朋友说不上来,好多经销商也说不上来。其实评价一个玉米品种是否是好品种,有许多影响因素,不是一两个性状就能决定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在黄淮海复杂多变的气候和玉米实际生产既定背景下,可以筛选出一个好品种应该具备的综合特性,这是我们育种研发的目标和种企推广的方向。
什么样的品种才能称得上好品种?丰伟种业总经理肖强认为有重要的三点:第一,高产,产量潜力大。第二,安全,稳定压倒一切。第三,颜值,看一眼爱不释手。
丰伟大红伟科969 科技引领高产
伟科育种首席育种家田贵军说,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倒伏,二是病害,三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一、倒伏,凡是经历过玉米倒伏的农民朋友,绝对是怒不可言,如今都是机械化收获,玉米倒伏不仅对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收获时更是让农户一筹莫展。那么,决定玉米倒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一、主根。主根的抓地能力,要远远高于次生根(我们常说的霸王根)的作用。2、茎基部的坚韧性。茎秆基部的坚秆能力和柔韧性要同时具备。丰伟大红导入伟科育种的坚秆基因,在大田坚秆试验中,160天屹立不倒,远超过黄淮海夏播玉米正常成熟和收获的110天。这超越50多天的验证,丰伟大红伟科969在抗倒方面,完全克服了抗倒技术攻关难题。除了主根和基部茎秆,玉米的株高、穗位(包括果穗与植株的夹角),也对抗倒性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丰伟大红,在国家官方试验数据中,平均株高只有245厘米,穗位100厘米。株型紧凑,果穗基本没有夹角,完美的株型设计,对抗倒性贡献出色。
二、关于病害,丰伟大红—伟科969已经经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接种鉴定,显示结果,抗茎腐病(青枯病),抗小斑病,中抗穗腐病,中抗南方锈病(俗称黄疸)。这四种病害,是黄淮海市场玉米常发、重发的病害。丰伟大红,在伟科育种的病害攻关技术方面,表现出不错的抗性水平。尤其在抗锈病方面,这几年备受经销商和农户朋友的关注。丰伟大红—伟科969,在田间实际表现来看,整个生育期青枝绿叶,抗锈基本达到免疫水平,从技术上解决了市场需求的痛点。未来在黄淮海市场推广过程中,丰伟大红—伟科969在抗性方面一定会大放异彩,前景无限。
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难攻克的难题。它不是技术难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需要当地环境长期的驯化才能实现。伟科育种由中国著名的遗传学育种专家河南农业大学陈伟程教授创办,陈伟程教授潜心育种70年,一生专注于遗传学育种。他提出,科研育种需要继承和创新,不能东拼西凑急于求成。伟科育种研发的理念可以归结为4个字“聚优改良”,育种材料整体的血缘类型都来自本土化,都是经过上百年的环境驯化而来。每一代产品都是在上一代的基础上,聚合产品优势,定向改良不足,来适应当下的气候环境变化和农户消费市场需求。目前,种业市场百家争鸣,品种更新加速,许多产品追求创新,忽略了传承,导致产品年份间、地区间表现不稳定,给企业、经销商、农户带来一定的风险。丰伟大红伟科969,株型紧凑,通透性好,有利于花粉授粉受精。雌雄分化协调,一般雌穗早于雄穗开花2-3天吐丝,另外雄穗分枝多,花粉量较大,授粉期更长,同时花粉的活力强,能有效保证丰伟大红授粉的成功,最大限度的克服黄淮海夏播玉米授粉期遇到的高温天气或连续阴雨寡照天气。这一点,丰伟大红遥遥领先于市场上其他产品,也是丰伟大红最核心、最值得称赞的突破性优势。所以,当我们充分了解丰伟大红的遗传育种背景和研发理念,在选择产品经营和推广中,就赢得了主动。一次正确选择,大于百倍努力。
丰伟大红伟科969 细节决定产量
丰伟大红,是一款红轴大棒型玉米品种,颜值高,卖点多。该产品棒大穗长行数多,籽粒宽大金黄、品质优良。加上脱水较快,卖棒卖粒皆宜,效益转化用途更广,更满足种地大户粮食储存的需求。而且机收不掉粒,丰伟大红,籽粒排列整齐、紧密,苞叶在玉米成熟后自动蓬松,有利于脱水和机器的采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玉米的产量。
有了综合的抗性和适应性,解决了影响产量因素的各种缺陷,高产才有支撑。其实,玉米的产量都来源于细节。从播种时的出苗率(受发芽率、整地质量、土壤墒情、病虫害等多重影响)、整齐度(群体健康程度),到玉米分化时的群体结实率(畸形、空杆率)、个体结实率(穗长、秃尖程度、穗行数量)、灌浆程度(干物质积累程度),每一步都对玉米的最终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产量的目标,其实就是优化三个指标:亩穗数、穗粒数和单粒重。而影响产量三要素相互作用的关键,在于种植密度。
在这里,我们尤其聊一聊玉米的种植密度。目前,随着土地流转加速,种地大户越来越多,种地大户由于管理不便,通过增加播种密度来达到不缺苗保产量的目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慢慢演变为无限增加密度的竞赛跟风现象。黄淮海当下的主流品种适宜密度在4500株。但实际播种密度屡创新高,6000株,7000株,8000株,更有甚宣传到10000株。由于不同品种的特性不同,土地肥力不一,黄淮海气候恶劣,盲目高密度种植不仅没有提高玉米产量,反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出现倒伏、空秆、畸形穗等减产绝产现象。农户苦不堪言,损失惨重,对国家粮食生产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伟科育种创始人陈伟程教授曾多次强调,玉米的种植密度要掌握几个原则:1、因种而宜。2、因地而宜。3、合理密植。伟科育种的目标就是追求高产和稳产。在丰收年份,产量较为突出。在灾害年份,稳产就是高产。丰伟大红,最佳适宜密度在4200-4500株,由于果穗偏大,田间整齐度好,环境适应性较强,正常水肥条件下,平均一般亩产1500斤以上,高水肥条件,平均亩产在1800斤左右。控制了种植风险,适应更多农户粗放管理种植习惯。让农户种了安心放心,让种植者满意,这是丰伟种业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