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思考‖纵横市场24年的郑单958
2025-01-06  浏览:1006

      横亘于中国种子市场24年的郑单958为国家粮食增产做出重大贡献。从2000年品种审定之日起,郑单958种植面积逐年攀升,曾连续10多年位列全国推广面积之首,驱动种子产业高速发展。时至今日,郑单958面积虽有萎缩(原因想必大家都懂),但它依然持续地引领着玉米的育种方向,给农民带来丰收,托起种业辉煌。

      培育“郑单958”的两位主角:河南荥阳廿铺种子站负责人张发林,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退休专家堵纯信。1996年2月,堵纯信退休后去廿铺种子站继续从事育种工作,与张发林站长签订了一个8年合作育种协议:种子站提供试验地、材料等,育成新品种共享开发经营权。张发林在上世纪80年代从掖478杂株经7代选育出自交系郑58。1996年两人用郑58作母本,用公共系昌7-2作父本,培育出杂交组合“郑单958”,1997年郑单958参加河南省玉米区试,在若干区试点表现不俗,年终总结比对照平均增产28%,位居河南省区试第一名。这下子增强了信心。1998年又参加河南区试与生产试验,依然位居第一名;同时被推荐参加国家区试。1999年参加国家区试与生产试验,结果仍位居第一名。四次区试、两次生产试验均为第一名,被业界称为“六连冠”。2000年通过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和国家审定。

      郑单958玉米杂交种以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耐密高产、易制种,从黄淮海迅速扩展到东北和西北地区。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资料,2001年郑单958全国种植面积339万亩,从2002年的1325万亩逐年攀升,2004年迈入4295万亩位居全国榜首,2009年最大种植面积达6810万亩荣获国家科技大奖;2012年再增至6857万亩。推广速度之快,横亘时间之久,确属少见。截至2016年,“郑单958”累计推广7.7亿多亩,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个玉米品种种植面积最高纪录。郑单958还具有明显的制种优势,在河西地区一般亩产400-500公斤,高的可达600公斤,为商家创造了丰厚的利润空间。

      “郑单958”出色的性状,成功解决了品种耐密能力低、综合抗性差等技术难题,开创了我国玉米高密度种植的新纪元,独领风骚20多年。

      适应性稳定性是郑单958能与国外杂交种抗衡的优势所在。我国地方种质是长期系统进化的产物,对涝害、干旱、高温热害、贫瘠、寒害、风害、病虫害等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结实良好、品质好、适应性强、产量稳定。

      审定编号:豫玉(33)

      作物名称:玉米

      品种名称:郑单958

      申请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

      育种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

      品种来源:郑58/昌7-2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色淡绿,叶片上冲,穗上叶叶尖下披,株型紧凑,耐密性好。夏播生育期103天左右,株高250厘米左右,穗位111厘米左右,穗长17.3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粒数565.8粒,千粒重329.1克/升,果穗筒形,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偏马齿型,抗病性较好。粗蛋白8.47%、粗淀粉73.42%、粗脂肪3.92%,赖氨酸0.37%。

      产量表现:1998-1999年参加了国家玉米杂交种黄淮海片区域试验,两年产量均居第一位,比对照鲁玉16号增产11.57%。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00009

      作物名称:玉米

      品种名称:郑单958

      申请者:河南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河南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郑58;父本:昌7-2

      特征特性:属中熟玉米杂交种,夏播生育期96天左右。幼苗叶鞘紫色,生长势一般,株型紧凑,株高246厘米左右,穗位高110厘米左右,雄穗分枝中等,分枝与主轴夹角小。果穗筒形,有双穗现象,穗轴白色,果穗长16.9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个左右。结实性好秃尖轻。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07克,出籽率88-90%。抗大斑病、小斑病和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0级),感茎腐病(25%),抗倒伏,较耐旱。籽粒粗蛋白质含量9.33%,粗脂肪3.98%,粗淀粉73.02%,赖氨酸0.25%。

      产量表现:1998、1999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玉米组区试,其中1998年23个试点平均亩产577.3公斤,比对照掖单19号增产28%,达极显著水平,居首位;1999年24个试点,平均亩产583.9公斤,比对照掖单19号增产15.5%,达极显著水平,居首位。1999年在同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87.1公斤,居首位,29个试点中有27个试点增产2个试点减产,有19个试点位居第一位,在各省均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7%以上。

      “郑单958”2007年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获奖单位,获奖人为堵纯信、张发林等。

      对比现在,玉米育种国家队、省队、市队、县队及自由人,无论从育种规模、资金投入,还是优良种质、育种技术、人力资源、示范推广等人力物力投入数倍于郑单 958 ,但鲜有出现普遍适应南北环境的品种。为什么?

      有业内育种专家认为,一是科研院院所育种数量目标达标考核,造成同质化严重的“仿”“改”品种;二是忽略基本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偏重美国等国外种质,地方种质利用偏弱,弱到有一部分育种者弃用地方种质;三是缺少长期育种目标规划,育种工作简单重复,浪费资源;四是育种家亲自参与育种时间不足,或缺少老一辈育种家吃苦精神;五是对育成的品种缺陷认识不足,盲目生产陷困境,进而影响育种者工作进展。

下一篇:国家级审定品种自主开展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备案监督管理工作程序(试行)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