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黑龙江喜看稻菽千重浪
2024-09-08  浏览:324

  蓝天,白云,阳光,进入黄熟期的稻田延伸到天际……站在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万亩大地号的水稻田边,现代化大农业的壮美与气魄一览无余:饱满下垂的稻穗,一行行整齐地站立在阳光下,闪出一片丰收的金色光芒。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9月,走进黑龙江,就走进了一个关于收获、关于希望、关于梦想的故事。在这里,每一粒粮食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每一滴汗水都见证着龙江农业的蓬勃发展,每一片土地都书写着贯穿四季的深情赞歌。

  总书记殷切嘱托

  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率先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强化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赋能,优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配套推广先进适用科技和高端农机装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发展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村具备现代化生产生活条件。

  数智赋能“慧种地”

  现代农业硕果丰

  万亩广袤农场,没有一个农民下地,茄子树长到十几米,还能一棵树挂多种果,数十种水培蔬菜,全年不间断生产……这些看似反常的现象,实则是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鲜事。

  “我们的垂直蔬菜植物工厂全年水培蔬菜生产可达20茬以上,蔬菜亩产超过2万斤。”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主任张少波说,这种高效、环保的栽培模式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大幅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园区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在良种、良法、良田方面开展试验研究,探索黑土地保护技术,增强黑土地的耕地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如今,这里再次交出了喜人的成绩单。园区近年来积极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利用人工气候室,农场成功开展了绿色超级稻育种和水稻品种抗性鉴定工作,筛选出了适合本地区生长的高产、优质、多抗水稻品系20多个。

  走进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二楼,一张写有“数字七星”的巨大电子屏幕映入眼帘,这里是整个七星农场的“大脑”。通过集成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从作物种植到产品加工、销售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无人机巡检、自动驾驶农机作业、智能仓储物流……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让七星农场管理更加高效,科技化更明显,更具优势。

  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袁昌盛介绍,为了实现智慧农业的深度应用与持续发展,七星农场与北大荒信息公司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进数据归集和治理工作。重点打造资源资产管理平台,完成了“土地画像”全覆盖的任务目标,实现“一图观家底,一图汇所有”和“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更为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后续的智慧化改造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今年,七星农场建设起了“万亩创建片、千亩示范方、百亩公共田”的农业全场景数字化应用示范基地。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黑龙江省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较早的省份之一。结合大田种植、设施生产、畜禽养殖、规模渔场等生产实际,黑龙江省积极推动各地开展试点示范:同江市、穆棱市、绥滨县3地入选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北大荒集团红兴隆分公司等3家单位入选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佳木斯市、穆棱市被纳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黑龙江省还从农机作业监管、植保监测预警等实际需求出发,建设多个运行稳定的专项应用系统,专项系统应用面不断扩大。省级农机智慧调度系统已覆盖智能监测终端10.82万台,实现免耕播种、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重点农事作业的智能监测。智慧植保系统已覆盖全省,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点达10000个,“掌上植保”APP注册用户超过30万,实现植保技术服务数字化、掌上化。

  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入网企业达到3560家。建设兽医数字化平台,实现耳标管理、动物检疫等业务功能闭环管理,为养殖户提供动物检疫证明无纸化出证服务,年初以来累计无纸化出证19.2万份。建设“黑土优品”数字化管理系统,全省923款农产品纳入平台管理,在今年“哈洽会”上实现“一物一码”赋码追溯……

  这一切,都在持续释放数智赋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千方百计提单产

  “托管”服务稳粮仓

  在“华夏东极”抚远市,勤劳的人们迎着太阳播种希望。

  刚进9月,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水稻田已进入灌浆结实期,沉甸甸的稻穗摇曳在秋风里,也美在合作社理事长袁胜海心里。

  望向滚滚稻浪,闻着阵阵稻香,袁胜海心潮澎湃:合作社这几年发展得特别好,打基础、扩规模、强管理、重经营、提质效,走出了一条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们合作社已经成长为国家级合作社!”袁胜海说,“2016年以来,社员由原有的38户、82人增加到现在的170户、450人,耕种面积由原来的5400亩增加到现在的10万余亩,年产优质原粮3400余万斤,合作社规模化经营面积不断扩大,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袁胜海介绍,合作社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服务模式由原来单一的土地流转生产方式转化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和订单生产服务模式。2023年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与82户农民签约,托管了4万亩旱田,合作社社员亩均增收290元。2024年与90户签约,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托管。

  黑龙江省把提高粮食单产作为补齐粮食产能短板、提升稳产保供能力的头号工程。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配套,打造更加稳固安全的“大粮仓”。

  “五良”融合,小农户如何破题?以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合作组织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化大农业的有效衔接。

  兰西县是黑龙江省最早开始托管服务的县域,也是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试点县,他们的农业生产托管形成了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体系。县农村经济服务站许超民介绍,全县一半以上土地实现生产托管,其中全程农业生产托管103.1万亩。

  作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中的“国家队”,北大荒集团2023年省内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3120.7万亩次,全程托管地块与周边农民自耕地相比,大豆亩增产50斤以上、玉米亩增产200斤以上。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省全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5365万亩,较上年增长了23.1%。萝北县典型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2023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富锦市、北大荒农服集团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重点单位。

  良机带来新“机”遇

  增产增收增底气

  开上电瓶车,在联社的各个大院和示范田里巡查,是黑龙江省铧镒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杜滨最乐意做的事儿。从农机库到烘干塔、仓储库,最后走进试验田,一圈儿下来最少要一个多小时。

  “一天我基本要走个两三圈儿。”杜滨说,“我们联合社由8个合作社联合组成,一共有500多台套农机具。”

  高大的车库里,两个农机手正在修理收割机。“再有几天就该它们冲锋陷阵了,我们提前给它们做一遍‘全身体检’。”农机手袁井峰满手是油,“收割机变速箱轴承有点儿‘旷’了,早上趁人多把这个大转盘抬下来,白天换好了,等晚上人回来多了再给它抬回去安上。”

  的确,这个直径一米多的割台,人少了真是抬不动。“大的收割机一排就四个割台,一小时能割三四十亩地。你等收青贮的时候再来看看,那才叫一个壮观。”

  袁井峰和弟弟袁井冬都是合作社的农机手,他们原来就是联合社所在的哈尔滨市双城区幸福街道久援村村民,一直指着家里那点地生活,“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儿。”后来他们就带着地、带着农机入了合作社,“日子一下就有账算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到秋天打粮有一笔收入;农机出租给合作社,租金是一笔收入;年底合作社从利润里拿出钱来给社员分红,又是一笔收入;自己到合作社当农机手,工资还是一笔收入;家里人也不用种地,闲暇出去打工又多一笔收入。

  “这些收入加起来是过去收入的四五倍。”袁井峰的笑容里洋溢着幸福。

  今年联合社种了15.6万亩玉米,5000多亩大豆。除了久援村,他们的地辐射到双城区的各个乡镇。

  “地虽然多,但我全程机械化,所以一周左右就都种完了。收的时候分三拨:三分之一是鲜食玉米,这两天就开收了,直接拉进冷冻车间;三分之一做青贮,大约9月中旬开收,直接送到畜牧企业;还有三分之一是干粮,地里直接脱粒烘干上仓。”

  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全省农村地区补贴购置100马力及以上拖拉机3639台、高性能免耕播种机8035台、气力式播种机1263台。老旧农机报废扎实推进,目前,全省农机报废回收拆解企业达到72户,覆盖106个县(市、区)。

  农机,正在为龙江大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一批新农人,正抢抓这机遇返回家乡。

  金秋时节,宁安市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种植经营管理的6000多亩水稻渐渐进入成熟期,合作社销售负责人、“种米姑娘”陈雨佳,没事儿就“长”在稻田里,拍视频,开直播,“我要努力把我们的石板米卖个好价儿。”从宁安一中辞职返乡创业,金灿灿的稻田,成了她的新讲台。

  “除了做网络直播,我们今年在一线城市对接城市合伙人,开农产品直营店铺。我刚从深圳回来,这几天还要抓紧去趟北京。”陈雨佳告诉记者,“城市合伙人项目就是把点聚焦到街道上,从一个街道开始慢慢孵化,逐渐再推开市场。”

  “雨佳头脑活、勤劳肯干,带领我们种植有机米,线上联系线下卖米,只卖米一项就让我们增加不少收入。”村民说起陈雨佳,都是赞不绝口。

  “现在看,我返乡创业是正确的,村里水稻种得精,再加上销路好,村民们都富了。村里还依托农耕稻作发展乡村游,把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吸引回来一起干。”如今,陈雨佳的合作社已入社157户,人均收入超2万元。

  滴滴汗水,换来遍野金黄;累累硕果,拼出丰收盛景。秋日的风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稻香;广袤的黑土地上,回荡着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


下一篇:创新关键技术 绿色环保高产——甘肃省河西制种玉米试验单产创新高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