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国产转基因将走向市场,押注才有未来!
2023-12-04  浏览:85

 国产转基因玉米大豆将走向市场,押注才有未来!


农财网种业宝典 2023-12-03



      玉米是我国生产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35%;大豆则长期依赖进口,进口依存度超过80%。二者转基因品种商业化有着重大意义。

      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进行了近四十年,通过初审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中,转基因性状集中于抗虫和耐除草剂,转化体所有者(即转基因性状来源方)主要为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粮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转基因种子商用的落地还有多远?种业赛道应做好哪些准备?

      01

      超亿吨大豆、玉米年进口近700亿美元

      我国虽是粮食大国,但在粮食上,每年大豆、玉米累计进口量超1亿吨,其中大豆的对外依存度甚至超过80%。

      进口粮食主要的消耗量来自饲料。猪料是我国饲料需求中的最大头,玉米、大豆又在其中占比最大,玉米在饲料中的占比达到60%-65%,其次是豆粕占比为20%左右。近年来,我国食物消费结构中肉类、奶类等畜产品快速增长,带动了饲料粮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我国玉米、大豆的产能却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与粮食出口大国美国相比,我国大豆单产平均水平在130公斤左右,而美国的大豆单产平均是240公斤;我国玉米单产420公斤,美国的玉米单产770公斤。2022年国内大豆消费量为产量的近六倍,消费量高达11993.34 万吨,产量却只有2036.06万吨,自给率仅为16.98%;2022年我国玉米产量为27353.90 万吨,消费量为28814.49 万吨,也相差近1500万吨。

      因此我国玉米、大豆长期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每年要花费数百亿美元,从美国、巴西以及乌克兰等地区购买。去年全年我国进口粮食14687.2万吨,其中包括大豆9108.1万吨,玉米2062万吨,据智研咨询统计,二者进口额累计花费超过680亿美元,其中玉米进口金额约为71亿美元,大豆约为612亿美元。

图:大豆国内外价差 图片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图:玉米国内外价差 图片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进口粮食便宜量大,一方面得益于当地的农业补贴、规模化、机械化程度高,但更重要的是种子的“基因优势”。

      目前,转基因性状主要围绕抗病虫害和抗除草剂等研究展开。杂草、病虫害,以及对应的杀虫剂、除草剂都会对作物本身的产量、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以大豆为例,除草剂落在大豆叶片上会造成叶片变黄、变形及叶片数量减少,除草剂渗入到土壤中也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共生环境,影响大豆植株的发育。

      而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抗病虫、抗除草剂的性状叠加到优良的大豆、玉米品种身上,便能够帮助种子“逆天改命”,使种子不怕病虫害和除草剂,从而降低除草、除虫成本,同时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

      以美国为例,根据USDA数据,2006年美国转基因HT耐除草剂大豆相比非转基因大豆单产高出12.32%;2010年美国转基因IR抗虫玉米相比2010 年同期美国非转基因玉米单产高出19.97%。

      02

      种业商战,早已打响

      当前,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是育种领域的革命性技术,是必须抢占的新领域新赛道。

      农业转基因技术在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病虫草害损失、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节省人工成本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农村部指出,转基因技术研发我国并没有缺席,在20世纪80年代启动的863高技术研究和20世纪90年代启动的973基础研究中早有部署、持续跟踪。从试点看,转基因玉米大豆抗虫耐除草剂性状表现突出,对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除草效果在95%以上;转基因玉米大豆可增产5.6%-11.6%。

      在推动试点的同时,相关部门根据《种子法》《食品安全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监管,依法打击制种、售种、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非法行为,落实产品标识管理制度,确保产业化应用规范有序。

      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刘石在中国种子大会报告中表示:“如果生物育种技术商业化,玉米产业直接收益每年将增加500亿元-800亿元人民币,在玉米总供给不变情况下,可节约耕地近6000万亩。”

      1986年3月开始实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为我国转基因大业拉开了序幕。玉米、大豆作为饲料作物、油料作物,对养殖、食品行业影响重大,因此备受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三十多年中,政府推出的大豆、玉米相关的转基因文件超过30份。

      03

      性状育种协同,多家企业沿产业链布局

      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较少,行业集中度低,市场还有着很大的开发空间。2019年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 45.33%,而我国占比仅为 2.68%。2020年我国种业市场CR5仅为12%,而海外可达到52%。

      我国转基因技术应用的作物较少,若应用至玉米,中国种业的市场空间将得到大幅的提升。2019年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为6.3亿亩,杂交玉米种子价格较低,约为56元/亩,若以美国一亩地玉米种子价格110元测算,我国转基因玉米的终端市场收入空间达693亿元,若出厂价按照65%的终端价,市场空间为450亿元。

      由于种植面积较小,业内预测的转基因大豆市场规模要小一些,我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大豆播种面积为1.54亿亩,大豆种子的销售规模预计不超过85亿元。

      其中,我国玉米、大豆的性状市场更是在经历从无到有的阶段。企业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性状可以申请专利,并授权给制种企业收取专利使用费。按照国外惯例,性状授权费用按单亩收费,一般在8-10元/亩之间,据测算玉米种子的性状市场规模最高可达58亿,大豆种子不超过14亿元。

      转基因种子产业链分为上游性状公司,中游种子公司,以及下游经销商等。性状公司研发新的抗虫、抗除草剂、高产等新的性状,除上海交大、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外,企业的主要参与者包括隆平高科及其子公司、大北农、先正达等等。中游制种公司则参与性状与植株的整合、种子的商业化生产等,主要参与者有荃银高科、登海种业、丰乐种业等等。

图:转基因种子产业链 制图:钛媒体APP

      性状企业与制种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于目标性状需要导入种子,制成转基因种子才可表达,并进行后续的检验、审定等,因此性状公司往往也会有制种业务,制种企业也会拓展育种业务或者与性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新品种。实现性状、品种的协同发展也有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

      如性状公司大北农合作的种企有130多家,大北农与种子公司在转基因方面主要是采用性状许可收费的商业模式,按实际面积来收费,采取增益共享、独家优惠等方式来吸引种子企业。同时,公司还通过种子+植保产品套餐的形式供客户选择。

      隆平高科此前在2022年半年度报告中提到,针对生物技术板块,目前公司在转基因玉米研发、基因编辑水稻、各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形成了成熟稳定的研发布局。

      其中,在玉米转基因创新前端,公司布局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海南绿谷生物育种有限公司等生物技术平台协同推进性状开发,后端以玉米科学院、联创种业为主推进品种转育。此外,隆平高科种业科学院生物技术团队通过运用基因编辑、性状标记开发等技术,在水稻资源创制、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创新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育种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已基本实现关键信息线上管理,将进一步加快智能育种技术突破与应用。

      在性状育种方面,业内跑得较快的企业也是大北农和隆平高科。

      此前,农业农村部公布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通过品种审定初审并予以公式。从性状看,大北农通过初审性状22个、杭州瑞丰9个、中国农大4个、先正达2个,大北农占比60%。从品种看,隆平高科通过初审品种8个、先正达4个、大北农3个、登海种业2个、丰乐种业1个,有5个应用大北农性状,占比约36%。

      而从品种所属公司来看,通过初审的转基因玉米品种中,隆平高科及其子公司、中国种子集团、大北农及其子公司、登海种业分别占8个、4个、3个和2个;转基因大豆品种中,大北农占5个。

图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不过转基因种子是个前期投入巨大、风险很高的行业,从研发到上市要经历漫长的过程,理想情况下需要 5-8 年时间,而且据中研网数据,转基因种子从研发早期到通过一系列试验、进行监管登记大概需要1.36亿美元的成本。

      虽然转基因种子行业发展空间很大,但是具体推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资源支持,推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积累,因此,行业的技术和产业链壁垒较高,未来玉米、大豆转基因种子商业化落地后,种子行业依旧将保持“强者恒强”的局面,并且行业CR5将持续提升。

      在政策、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多方努力下,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商业化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作为关乎民生的基础产业,行业走的每一步都需要更加坚实,而只有经过反复论证的前进才能走得更加长远,对于种业行业的变革,我们都在车上。

      来源丨农资宝典、农业农村部、钛媒体、东方证券、前瞻经济学人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下一篇:新疆玉米刷新全国百亩、千亩、万亩三项高产纪录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