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界面新闻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因美纳(illumina)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庆已经从该公司离职,并将担任沃特世公司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
一份聊天记录截图显示,李庆在9月12日傍晚的发言中表示,“我今天已经向公司请辞,在一个月后正式离开公司,加入另外一家非竞争的美国生命科学公司”、“感谢大家四年半以来对我的支持,尤其是疫情中艰难的三年!”。
9月20日,因美纳方面向界面新闻确认了前述消息。
另外,沃特世方面流出的信息显示,该公司高级副总裁Jon Pratt宣布,李庆将加入沃特世,担任公司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
Jon Pratt表示,李庆将加入沃特世,担任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成为沃特世事业部高级领导团队的一员;他将负责沃特世事业部的业务,并担任沃特世在大中华区的企业代表,正式入职时间为10月16日,常驻上海。
李庆在因美纳任职了四年,担任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除了领导商业组织,他还负责生产的本地化工作,并扩大了因美纳在中国的业务。加入因美纳之前,他曾在GE生命科学(现Cytiva)和百特公司担任高级职务。
因美纳是全球基因测序和芯片技术的龙头企业,产品线覆盖测序平台、芯片扫描仪、体外诊断测序仪等科学分析仪器。
不过,因美纳近年的发展也遇到挑战。在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下,该公司出现业绩下滑。其中,中国市场连续两个季度居因美纳区域跌幅首位。具体而言,2022年第四季度因美纳中国区营收下滑22%,而2023年一季度营收下滑28%,跌至9100万美元。
今年8月10日,因美纳公布企业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2.63亿美元,同比减少约5%。并且,二季度因美纳在中国市场的收入为1.15亿美元,同比减少3%,而上半年收入为2.05亿美元,继续同比下滑。
对于中国市场业绩下滑原因,因美纳此前在回应《财经·大健康》采访时表示,今年中国区市场表现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包括全球通货膨胀、汇率、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市场竞争等。大部分客户经历了资本压力,停止了或者推迟了业务扩张,同时,客户更审慎地进行库存管理和投资。
近期,因美纳公司海外方面近期也发生了高管变动。企业官网显示,9月5日,因美纳宣布其董事会已任命Jacob Thaysen博士,即原安捷伦科技高级副总裁、生命科学与应用市场集团总裁,为公司首席执行官,该任命于9月25日生效。安捷伦公司是一家主营各类实验室仪器、服务、消耗品的公司,在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有诸多业务,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
事实上,李庆即将履新的沃特世也是检测产业的公司之一。它是一家分析仪器产品开发企业。该公司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2022年7月,该公司大中华区总部正式落户上海。
延伸阅读
美股有一家公司,15年(2007-2022)股价涨幅达80倍。它就是基因检测巨头因美纳(llumina)。
通过收购方式进入第二代测序行业至今,因美纳的股价坐上了直升机:从2006年最低点的6.88美元,一度在2021年涨至555美元。这样的造富速度,特斯拉也要自叹不如。2021年下半年以来,即便股价随着大行情下跌,但因美纳市值仍超过500亿美元。这一切,几乎都要归功于二代测序业务。而就在因美纳持续增长近15年后,市场开始充满忧虑。因为公司赖以成名的二代测序业务,瓶颈似乎开始显现,增速放缓甚至有所下滑。
因美纳见顶了吗?这也是不少国内基因检测玩家关心的。毕竟,大家都等着从基因测序市场分一杯羹。
01掌控测序产业的命脉
任何一个技术革命,都能诞生新的王者。因美纳正是基因测序行业技术革命的大赢家。
大家都知道,DNA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大部分生命体的遗传物质。而所谓基因测序,简单来说就是解读DNA这一生命密码——通过相应的测序技术,获得目标DNA片段碱基排列顺序。
1977年,WalterGilbert和FrederickSanger发明了第一代测序技术,为人类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过,被命名为Sanger的第一代测序技术,虽然测序准确率高,至今无人打破,是目前测序结果验证的“金标准”,但受限于测序通量低、耗时长、成本高,应用范围始终受限。
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即高通量测序技术应运而生。
相较于Sanger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不同DNA片段固定在同一个基因芯片中,同时边合成边测序,因此通量和速度大幅提高。
一二代测序技术差距有多大?同样一个人类基因组的测序时间,Sanger测序技术需要3年时间,而二代测速技术只需要一周时间。这不仅缩短了测序时间,更降低了基因测序的测序成本。
这种革命性技术变革,使得高通量测序技术成了当前基因测序行业的主流。而因美纳,正是高通量测序上游产业链的“王”。
基因测序产业链,上游为测序仪、试剂厂商,中游为基因测序服务商,下游为终端客户。
成立于1998年的因美纳,起初主要产品是基因芯片技术平台,自2007年收购Solexa公司后,正式投身二代测序行业,开启基因检测霸主之旅。
一方面,公司通过研发、并购,不断迭代产品,在性能端始终占据第一身位;另一方面,公司则通过专利壁垒,在测序各个环节都构建了护城河,把大部分行业玩家挡在了门外。比如华大智造,虽然在国内收入已经不错,但在海外受限于专利因素,寸步难行。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市场报告,2019年全球测序行业上游市场,因美纳的市场占有率约为74.1%。
毫不夸张地说,因美纳掌控着整个测序产业的命脉,中游玩家所需要的测序仪和试剂,都绕不开因美纳。
02“剃须刀+刀片”模式催生造富神话
检测仪器之于基因测序行业,好比芯片之于手机。
作为高技术壁垒的设备,检测仪器的售价自然不低。就拿因美纳的产品来说,其产品矩阵最便宜的也要2万美元左右,最贵的则超过100万美元。
2021年,因美纳测序仪器出货量达3200多台,收入为7.34亿美元,平均单台售价达22.94万美元。即便是主打性价比的华大智造,产品售价也并不低。2018年—2020年,华大智造的产品平均售价为99.89万元、114.64万元、68.29万元。
不过,对于基因检测厂商来说,价值百万的检测设备却并非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是由行业“剃须刀+刀片”商业模式决定的。
基因检测设备之外,包括每次检测所需的库制备试剂盒、测试板、流动槽和试剂等耗材才是基因检测厂商收入的大头。并且,相比于基因检测设备的“一次性收入”,耗材收入是更为稳健的现金流。
截至目前,因美纳仪器出货量已经达到2万多台,这也为其带来了丰厚的耗材收入。2021年,因美纳耗材收入29.11亿美元,占其收入比重达70.84%。
正是在仪器+耗材的增长驱动下,因美纳的收入从2006年的1.85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45.26亿美元。
对于这类高度垄断的行业,不管是测序设备还是试剂,都有着丰厚的利润空间。持续增长的收入,也为因美纳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从2006年的4000万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7.6亿美元,2019年还曾创下9.9亿美元的记录。
面对一路向上的业绩增长曲线,资本市场很难不为之疯狂。这也是为什么因美纳能够上演15年80倍的造富神话。
来源丨界面新闻 氨基财经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