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中国农业大学:集中优势力量协同推进种业创新
2023-04-22  浏览:420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把推动种业科技创新作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实际行动,把助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以农立校的“看家本领”,主动担当、有力作为,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成果。
 
  打出助力种业振兴“组合拳”。下好先手棋,统筹谋划助力打赢种业翻身仗的“作战图”。学校紧紧围绕种业科技领域攻关重点、难点与堵点,围绕农作物、畜禽、园艺、草业等种业全链条重大需求,出台“种业科技创新十大行动”,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品种培育、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十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布局,分领域制定落实行动方案的任务目标、实现路径和具体举措,直面问题、挂图作战。建好智囊团,提供高质量政策建议和战略参考。成立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国家农业科技战略智库联盟,打造高水平特色智库平台,提出“中国绿色种业发展战略建议”。守好主阵地,构建覆盖全国主产区育种基地群。构建“国家级平台+省部级平台+区域研究院+各地教授工作站、试验站”模式,在主要粮食产区、主要畜禽育种企业布局各类平台126个。获批建设标杆实验室畜禽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首个“农业农村部基因编辑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基因编辑开发利用平台,落地建设教育部农学领域唯一的“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建好“突击队”,打造有组织攻关战略力量。出台学校《紧密合作型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团队建设方案》,集中相关领域顶尖团队和科研人员,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打破学科壁垒、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团队考核、长周期分类评价,集中优势力量、形成攻关合力。打好“联合战”,打开校地、校企合作共赢新局面。围绕玉米小麦、蛋鸡、肉鸡、奶牛、北京鸭、生猪等主要农作物和畜禽种业,与中化、华为、首农、大北农等高水平企业深度合作开展智能育种、营养健康农作物、畜禽重大新品种培育等领域深化合作。深度参与北京平谷区种业中关村、通州区种业园建设,在河北涿州建设国家作物分子育种创新中心、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海南三亚成立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
 
  种业创新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基础研究取得国际一流成果。首次从玉米野生祖先种中克隆了改良玉米株型、密植增产和控制穗行数的关键基因。系统解析了水稻驯化过程中株型、穗型、落粒性和芒性改变及产量性状改良的分子机制。部分共性技术研发跻身全球前列,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物基因编辑器。育成系列高效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创建高效的玉米单倍体技术高效体系,国内100多家育种企业、事业单位大规模推广应用。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畜禽干细胞育种理论技术框架,并被中国工程院列为颠覆性育种技术。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培育打破国际垄断。培育了“沃德188”白羽肉鸡新品种,打破了卡脖子技术瓶颈。发掘出一批小麦抗病耐热优质的种质资源和抗性显著提高的基因资源,育成了高产耐热小麦新品种“农大5181”。
 
  面向“十四五”,推动实现高水平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农业大学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下一步,中国农业大学将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制定国家种业创新“百年树人”培养计划,提升培养质量。建设种业未来技术学院,加强生物育种“强基计划”本硕博学术型人才培养,支持“中国种业菁英班”“牛精英”等实践型人才培育,面向种业企业一线需求,专门培育育种工程博士,为种业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种业创新领军人才,打造战略科技力量。以教育部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畜禽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为试点,以团队负责人为核心,形成更高水平的实体性团队,统一调动人、财、物,形成学科联合优势,推进有组织科研。三是推动种业相关校企校地协同创新攻关,打造国际种业硅谷。创新发展理念,探索与企业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分工明确、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建立开放共享的种业国际合作模式,筹划在北京平谷国家农业创新港建设国际种业硅谷。
下一篇:河北邯郸市邯山区推动小麦良种繁育种植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