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基因编辑作物迎来“申请潮”,中国种业要开始“弯道超车”了吗?
2022-04-02  浏览:1112
      基因编辑的应用不仅能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甚至能让中国种子输出到国外去,实现“弯道超车”。这笔亿元融资,仅仅是个开始。
 
      中国种业或将迎来一场巨变。
 
      3月21日,苏州齐禾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齐禾生科)宣布,完成了逾亿元人民币种子轮融资。这是中国已公布的基因编辑企业种子轮投资的最大手笔。
 
      据透露,本轮融资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的开发,以及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育种等各产业方向的应用。
 
 
      就在这笔亿元融资官宣的前两个月,农业农村部制定公布了《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业内解读,该政策意味着基因编辑距离商业化更近一步。
 
      专家认为,基因编辑的应用不仅能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甚至能让中国种子输出到国外去,实现“弯道超车”。这笔亿元融资,仅仅是个开始。
 
      01

      中国基因编辑作物迎来“申请潮”
 
      小麦养活了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但若一旦染上白粉病,可使减产达到40%以上,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则有望能让小麦不再患病。
 
      2014年,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高彩霞团队和微生物所邱金龙团队合作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定向突变了小麦的感病基因MLO,获得了对白粉病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小麦品种。
 
 
高彩霞团队的基因编辑小麦试验田
 
      8年之后,研究再次取得重要进展。2022年3月,两大团队再次合作在《自然》发表论文,宣布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获得了一种具有广谱抗白粉病且高产的小麦优异新品系。
 
      论文的共同作者之一的高彩霞博士,正是齐禾生科的创始人。几乎与论文同时发表的,还有齐禾生科获得一笔价值过亿人民币种子轮融资的消息,这也是中国已公布的基因编辑企业种子轮投资的最大手笔。
 
      事实上,我国基因编辑作物正迎来一股政策风口下的“申请潮”。今年1月24日,农业农村部制定公布《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在此之前,基因编辑作物获得安全许可所需时间可能长达6年,新规之后,获批时间大大缩短至1-2年。
 
 
      就在齐禾生科官宣亿元融资的同一天,奥瑞金种业也宣布,该公司及其合作伙伴中国农业大学已就6个新开发的基因编辑性状提交了生物安全证书申请,这些基因编辑特性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作物的产量,审批最快可能在一年内完成。
 
      高彩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新规“打开了基因编辑作物商品化的大门”,对研究者来说是大好的消息。
 
 
高彩霞团队的基因编辑水稻试验田
 
      02

      基因编辑是全球种业竞争制高点
 
      伴随着商品化,基因编辑作物迟早会被端到消费者的餐桌上。很多人都会发问:转基因食品曾经面临着众多争议,那基因编辑食品健康吗?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有什么区别?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曾经公开对二者的区别作出界定。他以修改文章打比方,一篇文章写完后,需要有人帮忙修改把关,“如果把一大段话插入文章,就是转基因;而基因编辑,相当于只对一个或少数词做了修改。”
 
      李家洋解释,这种修改对文章总体结构没有大的影响,但文章关键部分的意义却不一样了。简单来说,基因编辑就是把转基因育种技术中被大家所诟病的部分,即在基因组中插入外源基因这一环节给取消了,转而直接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一定改变。
 
      “在生物育种技术中,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以及转基因育种都是2.0或3.0版本的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才是当前最高的技术水平。”他认为,基因编辑技术是全球种业正在竞争的制高点,应该称为现代育种技术的“4.0版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曹晓风则把基因编辑育种比作农业领域的5G技术。“从技术原理上来讲,基因编辑技术主要是对作物自身的基因进行精准改造,一般不插入作物原本没有的外源基因,最后得到的产品和自然突变的、传统育种获得的产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是基因编辑与转基因技术的最大区别。”他表示。
 
 
河源“太空稻”丰收。
 
      03

      基因编辑或让中国种业弯道超车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但长期以来,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着“卡脖子”。辣椒、洋葱、胡萝卜、茄子、番茄、马铃薯、西兰花这些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不少都是洋种子长成的,甚至有的基本依赖进口,一旦发生“断种”,后果不堪设想。
 
 
 
西兰花
 
      在农业领域,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更方便、快捷、精准地进行作物育种和改良。通过基因组编辑,可以不添加任何外源性的基因,实现对基因组自身序列的修改,大大节省时间和工作量。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不仅能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还让我国种子有了“弯道超车”的希望。
 
      洋种子之所以能够在我国种业市场“大行其道”,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用洋种子种出来的作物,在产量、抗病性、品相、口感等方面比国产种子更“能打”。但近年来,国产种子奋起直追,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介绍,近年来我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方面成果众多,他所在的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了“高产水稻”、“香味玉米”、“超高维生素C生菜”、“高油酸油菜”、“高花青素含量的番茄”、“抗褐化马铃薯”等一系列新品种。
 
      “如果靠传统育种,要赶上国外种业的技术水平需要很多年,但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让我们更快做到。”朱健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基因编辑技术能让我国种业实现弯道超车,“几年以后,我国的很多种子不但不需要依赖国外,还能够反向输出到国外去。”
 
      END
 
      南方农村报记者黄旭君 整理报道
 
      参考资料:
 
      1.环球时报《预防“断种”风险,专家:基因编辑能提高我国种子竞争力》
 
      2.生物世界《Nature重磅:高彩霞团队等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造既抗病又高产的小麦新品系》
 
      3.Nature Portfolio《中国批准基因编辑作物,研究者备受鼓舞》
 
      4.农民日报《什么是基因编辑?我国基因编辑农作物将如何管理?专家这样解答》
下一篇:大公司丨​KWS入驻三亚、大北农捐资500万元,先正达、荃银高科、丰乐种业、禾元生物也有新动向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