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我国生物育种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三大种业巨头优势明显!
2021-10-07  浏览:1751

      
      9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在京召开《生物育种产业专利导航研究成果》发布会。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白剑锋副主任出席发布会,介绍了生物育种产业专利导航课题研究情况,并发布了研究成果。
      
      白剑锋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物育种产业和相关知识产权问题。今年年初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必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行动方案》还提出,要启动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南繁”等“育制种”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今年9月刚刚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也提出要“围绕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和重点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优良植物新品种,提高授权品种质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引领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繁育制种基地高水平建设,助力我国种业振兴,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了生物育种产业专利导航课题研究。研究表明:
            
      (1)当前全球生物育种领域专利申请量呈上升态势,近十年来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中国和美国是主要专利申请国,我国生物育种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三大种业巨头陶氏杜邦、孟山都和先正达在专利申请量上优势明显。
      
      (2)在生物育种关键技术创新中,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相关专利申请数量较多,其次是基因种质资源相关专利,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兴起较晚,当前专利申请占比还较小。
      
      (3)生物育种国内专利申请中,北京、江苏、广东、山东排在前列。排名前十位的国内申请人均为高校和研究机构,排名前三位的是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国内申请人的海外专利申请少,国际化布局不足。
      
      研究建议,为推进生物育种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和高价值专利创造,创新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强化专利国际化战略布局,做好生物育种专利技术转移转化,探索种业知识产权管理新举措,加强专利分析导航、知识产权代理、法律咨询等服务支持。
      
      研究课题重点选取了有“南繁硅谷”之称的三亚崖州湾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生物育种产业和专利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崖州湾地区育种相关专利申请量67件,其中31件获得了专利授权。专利主要集中在高科技育种领域,在新兴基因编辑育种领域也有部分专利申请。虽然目前专利申请总量较少,但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较高,专利授权率也较高。建议可继续把握住三亚崖州湾在作物种质资源和入驻单位机构育种研究方面的基础优势,积极进行知识产权创造、布局和保护。
      
      应邀参加发布会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长、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许珂表示,科技城将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方案(2021-2025)》,着力在试行高水平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培育种业知识产权高端品牌、高标准建设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方面做好工作,探索建设知识产权特区,提升种业科研软实力,集聚国内外种业高端要素,全力打造国际种业创新高地,以实际行动助力解决“种子”卡脖子问题,打赢种业翻身仗。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下一篇:出大事儿了!大豆结荚不结籽,什么情况?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